第八届钱易环境奖获奖者学术成果报告与颁奖会顺利举行

学术   2024-12-29 15:55   北京  

12月28日上午,第八届钱易环境奖获奖者学术成果报告与颁奖会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钱易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浩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沈珍瑶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温东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资源与环境学院肖康教授,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陈良刚董事长、陈忱副董事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师代表和获奖学生代表等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会议还开通了线上会议,向更多关心钱易环境奖及环境保护事业的老师和同学分享精彩报告。

与会人员合影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教授致辞。他向钱易环境奖支持单位及组委会表达感谢,充分肯定了钱易环境奖在激励年轻学子投身环境保护事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鼓励他们传承钱易老师严谨治学、潜心耕耘、追求真理的精神;希望更多有担当、有责任的青年人加入到环境事业的队伍中,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王灿致辞


陈良刚代表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向“钱易环境教育基金”捐资。他在致辞中表示,自己深受钱易老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的精神影响,将更加坚定地在环境领域继续耕耘,为环境保护事业持续作出贡献。


陈良刚致辞


钱易环境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文湘华教授介绍了钱易环境奖的评审流程和本届钱易环境奖申报与评审的基本情况。2024年,钱易环境奖评审委员会共收到有效申报材料196份,经过初评、函评、会评,确定了一等奖5名、二等奖14名、中学生个人奖3名和中学生团体奖3个。


文湘华介绍本届钱易环境奖申报情况


王浩院士主持答辩,5名一等奖获得者汇报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巫可佳分离纯化了首个非广古菌门的产甲烷古菌新类群-佛斯特拉门古菌,丰富了产甲烷古菌物种多样性。上海交通大学范宇睿围绕氯乙烯生产带来的汞污染问题,通过改进的安大略法识别出氯诱导的汞流失规律,并以钌为模型催化剂解决了因过度氯化导致的金属流失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胡汗针对持久性土壤有机碳库中的微生物源碳“估不准”问题,解决了当前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新的估算公式,揭示了以微生物源碳为代表的土壤碳质量是调控湿地碳排放温度敏感性的关键因子。南京大学夏前程解析了限域孔内水分子微观结构及传输机制,开发了新型膜材料以实现限域超流,通过精准操纵水分子结构以突破蒸发极限。北京师范大学刘译泽(线上汇报)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生产活动水平数据库,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驱动模型,系统评估了我国县级农业三大主粮作物的温室气体、活性氮排放现状。在特等奖评选环节,现场15名专家组成的特等奖评审委员会进行了无记名投票。由于未产生票数过半者,本届钱易环境奖未产生特等奖获得者。


一等奖获奖者汇报成果(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巫可佳、范宇睿、胡汗、夏前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杨伊菡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的于增玮同学分别代表高等院校学生和中学生发表了获奖感言。两位同学表达了对钱易院士和钱易环境教育基金会的衷心感谢。他们回顾了自己与团队从事环境研究的历程,并表示钱易环境奖带来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他们将努力奋进,争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从左至右:杨伊菡、于增玮)


大会最后,钱易院士致辞。她表示,做好环境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双碳减排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她向本届获奖者及其指导教师、团队成员致以衷心的祝贺,向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老师、工作人员、合作伙伴致以诚挚的感谢,希望钱易环境奖能够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环境保护事业。


钱易院士发言


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指导,钱易环境奖评审委员会承办,钱易环境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博瑞德(南京)净化技术有限公司、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支持。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王建龙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霞教授、陈吕军研究员、汪诚文研究员,以及钱易环境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席劲瑛教授、梁鹏教授、李瑞瑞老师、张凯琴老师现场参加了本次大会。


颁奖仪式掠影

一等奖颁奖合影

二等奖颁奖合影

中学生颁奖合影


通讯员 | 张凯琴

编辑 | 张楠楠

审核 | 文湘华 席劲瑛 李瑞瑞

责编 | 陈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源于1928 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坚持“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的办学理念,遵循“创新、务实、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以培养环境保护及其相关领域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