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混改:建工集团的“过山车”之旅

楼市   2025-01-09 13:48   北京  

2018年,广西建工站在了国企改革的风口浪尖,成为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次年又跻身全国第四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彼时,绿地控股集团以35.76亿元的重金,取得广西建工集团66%的国资股权,实现了对这家省级建工领军企业的战略性控股。改革的号角声中,广西建工似乎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人们满心期待它能借助绿地的资本与资源,开启崭新的篇章,继续在建筑行业大放异彩。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广西建工的营收直接腰斩至650亿,相较于2022年的1021亿,这一数字的断崖式下跌,让人不禁唏嘘。曾经的千亿营收巨头,如今却步履维艰。营收的大幅缩水,只是冰山一角。在财务层面,广西建工的状况更是岌岌可危。截至2023年末,其总资产为1525.28亿元,总负债却高达1350.51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88.54%。如此之高的负债率,意味着公司几乎每100元的资产中,就有88.54元是通过负债得来的,财务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目前处境情况(截至2024.12.20):
绿地持有广西建工集团的51%股权被冻结,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 (2024)渝0101执保2678号之十三

旗下控股的一级子公司:

(1)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2)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3)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4)广西建工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5)广西建工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6)广西建工集团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7)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8)广西建工大都租赁有限公司: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9)广西建工集团智慧制造有限公司: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10)广西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江苏)有限公司: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11)广西嘉泰房地产有限公司:失信被执行人

员工和退休职工的权益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广西建工拖欠员工工资高达2.08亿元人民币,涉及员工人数多达671人。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工资是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突如其来的欠薪,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而退休职工也未能幸免,他们的生活补贴被大幅削减,从每月530元减至134元。对于本应安享晚年的退休职工而言,这样的待遇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面临基本生活保障的难题。

法律和监管问题也如影随形。重庆一家法院冻结了广西建工价值25.3亿元的股权,冻结期限长达三年,这一举措直接限制了广西建工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使其在资金周转上更加捉襟见肘。同时,集团因涉嫌挂证问题被南宁住建局列入黑名单,涉及多个下属公司的多名员工涉嫌挂证。挂证行为本就违反了行业规范,损害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如今被查实并列入黑名单,更是对广西建工的信誉和市场地位造成了沉重打击。

市场和行业的双重挑战也接踵而至。广西建工曾是广西省内最大的国有建筑企业,是广西建筑行业的领头羊。但在被绿地集团收购后,绿地集团自身的债务问题却像一块巨石,将广西建工拖入了债务的泥潭。绿地集团的资金链紧张,导致广西建工在承接项目、资金回笼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建筑行业本就竞争激烈,资金的短缺更是让广西建工在市场中举步维艰,难以与资金雄厚的同行竞争,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同样的命运也降临在了西安建工集团身上。2024年8月19日,西安建工因应收账款回款滞后,缺乏流动性资金,未能完成“21西安建工MTN001”本息的兑付,未兑付本息合计2.63亿元,构成实质违约。违约的背后,是宏观环境、行业下行及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西安建工的信用等级也遭受重创,大公国际在一周内四次调降其主体及债券信用等级,自2024年2月以来,累计下调已达8次。信用等级的大幅下降,意味着公司在融资成本、市场信任度等方面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西安建工的困境同样与其混改后的股权结构有关。虽然有西安国资委持股,但绿地对其控制力度大,对公司进行了掏空。绿地集团的债务问题,也间接影响了西安建工的资金状况和业务发展。此外,西安建工在混改后大力拓展房建业务,承接了包括恒大在内的大量民营房企项目。民营房企大面积出险后,相应款项回收极为困难,进一步加剧了西安建工的财务压力。

曾经的风光无限,如今却资不抵债,绿地混改给各个建工集团带来的难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混改后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变化,使得建工集团在经营决策上可能更多地受到控股股东的影响,而控股股东的债务问题、资金需求等,往往会波及建工集团的正常运营。其次,混改后建工集团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可能会过度扩张业务,承接大量高风险项目,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合作方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等风险。再者,混改后建工集团在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未能及时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经营要求,导致问题频发。

这些难题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混改模式在建筑行业的适用性和风险。混改的初衷是为了激发国企活力,提高经营效率,但如何在混改过程中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国企的稳定发展,避免因控股股东的问题而陷入困境,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提醒着建工集团在混改后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慎决策,稳健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筑业要文
建筑业最新精品资讯、政策法规,1000000+建筑业精英共同关注,工程人必备工作小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