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四普”深入察新情 发现成果展新姿
旅行
2024-10-24 19:02
贵州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黔西南州深刻领会“四普”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普查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整理,不仅复核了大量已登记文物,还新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截至10月22日,全州共普查文物点504处,复核文物点431处,新发现文物点73处。其中兴义新发现12处,兴仁新发现15处,安龙新发现2处,贞丰新发现31处,普安新发现5处,晴隆新发现8处。贞丰和普安的“四普”野外调查工作全面完成,现阶段正在进行兴义和兴仁的文物普查工作,其余县(市)按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文物普查工作不仅仅是照片拍摄、图纸测绘、文物测量等外业资料的采集,更重要的是摸清该文物与所处区域的历史信息。因此,州“四普”专班在开展野外普查前,加强文献梳理,初步摸清普查地遗物遗存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对接史志办、住建委等部门,获取相关行业归口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史料信息。并结合地方志书预先梳理了相关乡镇(街道)的历史沿革、文化遗存等信息,以期获取新增文物信息,做到应查尽查。 黔西南州不可移动文物点大多散落在山野乡间,要迅速高效完成普查工作,要迅速高效完成普查工作,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州四普专班首先于6月24日在兴义市正式启动实地调查试点工作,不断探索工作新思路和新做法,将“试点”变成“示范”,为后续普查工作总结经验。一方面统筹协调强保障,形成以州四普专班牵头,县(市)部门协同配合、乡镇(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并且提前解决经费和设备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借智聚力增动能,统筹整合本地区骨干力量参与文物普查,通过“以老带新”等模式,确保普查队伍稳定和专业,健强文物普查队伍,对辖区内试点类别文物开展全面调查。
新发现文物点:城北大丫桥
考虑到州内文物散落分布的情况,黔西南州按照县(市)行政区域划分,依次对全州文物进行地毯式调查。在“四普”工作中通过强化技术、设备和试点经验再利用等方式,不断提升普查专业水平和科学水平。积极推动科技赋能文物普查,运用无人机、数码相机、RTK等设备进行拍摄、测量、定位、资料登记、绘图等工作,对文物的位置、保护级别、使用及保存现状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准确将信息录入,及时总结工作成果、复盘核对数据资料。一是积极开展走访调研,采访当地居民,获取与文物相关的故事和信息,听百姓口述历史,深入挖掘文物线索,力争做到全面核查,不漏一处;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在野外调查中与群众分享“四普”知识,提高社会对文物和普查工作的认知,带大家走进黔西南州文物世界,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社会参与氛围;三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征集四普线索公告,吸引民众参与提供文物线索,拓宽普查范围。新发现文物点:清李霁亭墓
总体而言,黔西南州“四普”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在推进“三普”复核工作的同时,多跨协同,进一步拓宽新发现线索征集渠道,持续发掘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存,为深化地方文化研究提供宝贵实证,为推动黔西南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黔西南州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黔西南州文物局)
作者:刘源
编审:金凤
审签:黔西南州文体广旅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