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开了去年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数据;
其中就有人口相关数据,今天咱们主要看下老年人口和出生人口。
也就是社会比较关心的老龄化和少子化。
去年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31031万人),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占全国人口的22.0%,占比提升0.9个百分点。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上升0.2个百分点。
同样上涨的还有去年的出生人口:
总量为954万人,相较于上一年,不降反升,新增了52万人;
6.77‰的出生率,对比2023年提升0.38个千分点。
近些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一直呈下降趋势,且在2022年跌破千万,2023年的出生人口规模仅为2016年的一半(902万人、1883万人)
反弹的背后存在多重原因:
大众对于“龙宝宝”的生育偏好、再就是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增长、疫情后的补偿性生育等综合因素;
说到生肖,还真有数据依据:
有人口学专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52-2023年数据发现,在这六轮生肖年里,出生人口最多的分别是龙年、蛇年、马年。
上一个龙年,也就是2012年时,同样出现了生育小高峰的情况。
关于结婚登记增长方面,除了疫情推迟结婚计划外,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官方有过科普,2024年会出现“两头无立春”现象。
一般指的是从正月初一到当年除夕这个时间段内没有立春日,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立春节气。
而部分地方/人群称这类年份为“无春年”“寡年”“不适宜结婚”等,就引发结婚计划提前或延后一年。
结婚人数阶段性增加了(2023年的结婚人口比2022年增加85万对左右),自然而然也带动生育回暖,同样体现在2024年出生人口数据中。
现如今的适婚人数减少(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初婚年龄推迟、婚育观念变化等因素,我国结婚人数是否持续增加仍有待观察。
图片来源:育娲人口、泽平宏观
综合来看,这种推迟效应是阶段性现象。
也就是说,它并不能扭转未来长期趋势。
老龄少子化并非新现象,而是人口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新局面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关键在于支持手段如何变得更有吸引力。
未来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针对这种现象,国家也在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强在养老、生育等方面保障体系,未来也还会有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力度只会越来越大;
宏观调控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是一项科学精密的决策过程,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得以出台。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为我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