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记得一次在高考冲刺阶段给孩子们讲课的情形。听完我的试听课后,有一个男生表示我讲的内容偏重“应试”,不太像“数学”。听了他的话,我其实很开心——这个孩子或许真懂一些数学。有时候,老师为了“应试”所讲的数学,和真正的数学思想确实不太一样。众所周知,我写“不焦虑”系列更多是为了解决中小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我有时不得不舍弃数学“美”的部分。于是,有些读者觉得读起来不过瘾,希望我能聊聊更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式,或者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有趣故事——别把美好的数学总搞成那么“功利”的样子。
唉……大家以为这种书好写吗?在《鹿鼎记》的电影版中,面对一堆武功秘籍,陈近南对韦小宝说:“我是看了三年,练了三十年,才有今天的境界。”(台词大概是这样。)数学思想博大精深,我勤学苦练三十多年,说自己略窥门径尚且有些底气不足,这就是我迟迟不敢动笔写这类科普书的原因之一。而且,数学科普的经典作品实在太多,既有“大部头”也有小册子,作者大多是鼎鼎大名的“大方”。珠玉在前,我贸然来狗尾续貂吗?
不过,我曾经向大众读者推荐过一些我自己认为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但大多数人看完后的反应竟然还是“这书太难了!”。在得到这一反馈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和这些读者的认知可能存在差距:我眼中的“通俗易懂”和他们眼中的“通俗易懂”,其实不是一个“通俗易懂”。
我确实通过不少名家之作领略到了数学思想的深邃和美妙,但大众读者直接去读这些书,可能会有些吃力。比如,数学工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很喜欢用一个词——“显然”,可对于大众来说,最可怕的就是这“显然”二字。当然,还有很多时候,作者甚至连“显然”二字都懒得写,大众读者看着看着就摸不着头脑了。因此,把这些数学思想说得再通俗一点儿,可能仍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毕竟,作为一个数学工作者,我不希望孩子们只会单纯地应付考试,尽管考试对他们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不过,无论从培养数学素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应对考试的实用角度来看,如果孩子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那必然是有好处的。这种好处并不直接,有时候甚至不太明显,或者正如有些人说的,在考试中“见效”甚缓——世上当然有快速提分的方法,比如有些家长在潜心研究十年真题后,给孩子“比划”几天就能让孩子多考十分、八分,这也并非不可能。但是,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水平,理解数学思想就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培养数学思想,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标。
对我来说,创作这本书是一次尝试。我的目的很明确:一是把深邃的数学思想尽量讲明白;二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本书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不超过高中内容,我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帮读者弄明白这些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学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用”,尽量不让大家担心“我知识储备不够怎么办”“我读不懂怎么办”。如果在读完这本书后,你能惊呼一声“数学好有意思啊!”,吾愿足矣。
贼叉
建立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本书讲述了化归、猜想与反例、概率、递归、反证、抽象、对称、悖论、极值、分类和极限等十多种在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较为常见的数学思想。作者结合大众在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讲述了这些数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有趣的人物和故事,激发读者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读者开拓思路,掌握数学思想中的基本要素,体会其中的妙处,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
本书作者贼叉,是浙江大学数学系博士,著有多部数学热销书,他的语言风格轻松、幽默,讲解浅显易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图书为小16开本,软壳平装,内页采用80克纯质纸,纸质柔韧,排版简洁优美,全书图文并茂,推荐给12岁及以上的读者。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