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在照护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时写的。原版后记里也写过,在照护年迈父亲的同时书写父亲的事,比想象中还要艰难。在对认知症和照护工作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开始照护父亲,也曾怀疑这样做是否真的妥当。因为,和照顾生病的母亲不同,这时父亲已经老去,我必须不断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现实。
写书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答案,不过,重读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把写作时经常提及的内容也写到了这本书里。
其一是,人的价值在于活着本身。我写过,有了照护生病的母亲的经验,我明白了活着就已经值得喜悦,不过,让我对这一点产生更深领悟的,是父亲。
此外,我反复写到“活在当下”,这也是从父亲身上学来的。虽然刚发生的事转头就忘往往被视为应该改善的症状,但不为过去后悔、不为未来担忧,只在今天为今天而活,就这个意义而言,父亲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如今回头看看,我在照护过程中并非总是做到了最好,也常有判断错误的时候。不过,现在的我认为,照护者能做的事就是尽力做到当时能做到的最好水平而已。即使不能做到最好的照护,也应像“育儿做得不算完美但孩子也能顺利长大”一样,借用原版后记中父亲的话来说,就是父母也会“奋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后来,父亲于2013年2月去世,享年84岁。很早之前,父亲就嘱咐主治医生不要给他做心脏复苏按压之类的续命措施,因此最后的时刻,他是在我和妻子的守护下,在医院里安静地停止了呼吸的。
在停止呼吸之前,父亲流了眼泪。我试着和他说话时,监控着心跳和呼吸的显示屏上的波形出现了变化。我想,父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应该是想向我传达些什么吧。我是在因心肌梗死而病倒的两年后开始照护父亲的,之前因为疗养限制了工作量,当时正打算多接些工作。我也想过,因为照护父亲,自己再也无法回归社会了。不过,正是这样的人生际遇,才让我得以和晚年的父亲亲密相处,我也为此感到幸运。
世上不存在不辛苦的照护,不过,希望这本书多多少少能帮助大家思考与父母的关系,以减轻照护的负担。
岸见一郎
当父亲的记忆逐渐消逝,岸见一郎的世界也随之改变。这位忙碌的心理学家,曾因工作和家庭责任,忽略了与独居父亲的联系。然而,随着父亲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岸见一郎的生活重心发生了转变。
在陪伴父亲的日子里,岸见一郎深刻体会到了照护工作的艰辛。面对无法回避的现实,他选择了积极的态度,用爱、智慧和创意,将照顾父亲这件充满挑战的任务变得轻松愉快。
岸见一郎从阿德勒心理学出发,通过六个维度的思考,让照护者科学认识阿尔茨海默病,减轻照护负担,重新构建家庭关系,通过自身、父母、社会的三方力量,为父母寻求幸福晚年。这是作者照护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父亲的实录,也是他自我疗愈的一部动情之书。
图书为软壳平装,32开本,内页采用80g纯质纸,纸质柔和,不易造成视觉疲劳。
版式:Xman.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