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煎熬的情绪,就是焦虑。
实际上,人人都会焦虑。不过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处理压力和焦虑的经验,给家庭和学校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有的小朋友,会因为恐惧写不完作业,而写得更慢;因为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宁愿一个人呆着;因为害怕失败,干脆拒绝挑战……这些都是过度焦虑的表现。
如何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给爱担忧、焦虑的孩子开一剂良方?这套“我不担心了-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能给他们专业的帮助。
这个系列的绘本,之前推荐过其他不同的主题,如“勇气培养”“我不害怕”“专心与独立”“友好相处”“同理心培养”等,均由美国国家心理学会精心打造的,绘本作者团队在儿童教育和心理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内容权威实用,绘画风格深受儿童喜爱。
本主题一套3册:《不要担心试一试》《我不担心了》《我不再担心了》。
16开本,软壳平装,内页采用无光铜版纸,大豆油墨环保印刷,排版精美,大字大图,能提供更舒适的阅读体验,推荐给3-6岁儿童,建议亲子共读。
避开误区,正确认识焦虑
你真的认识焦虑吗?
《我不再担心了》里把它描绘为一粒种子,在脑海里生根发芽,长出茂盛的枝叶。
小女孩贝亚就在生日聚会开始前,被这棵担忧树上的枝条紧紧缠绕,脑子里翻涌着无数“如果”。
“如果我的朋友们不喜欢那些游戏怎么办?”
“如果烤的蛋糕不够分怎么办?”
“如果没人来,谁也没有出现怎么办?”
“如果没人愿意留下来怎么办?”
……
这些“如果”让她恐惧。亚拉·J.施密特博士在“写给父母的话”里分析,“故事中,贝亚至少表现出了五种类型的担忧。”天哪,担忧居然有这么多种类型?
“必须”或“应该”型——她认为生日聚会必须处处完美无瑕。实际上,我们知道完美的标准有多高!别说由那么多步骤组成的聚会了,就算单一步骤,比如捏筷子夹菜,我们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做到完美。
“非黑即白”对立型——她认为聚会不成功,就算失败。
而这又导致了第三种焦虑:“妄下结论”型——失败了,大家就会讨厌她。
……
就这样一点点抽丝剥茧,心理学家向我们展示了贝亚焦虑的原因和不同阶段焦虑的变化。
“灾难化”思维会让我们把未来那个不好的结果无限放大,无限严重化。
但是别自己吓自己了!就算这些“如果”全发生了,又能怎么样呢?
朋友不喜欢游戏,那就多换几个呗!或者问问他们想玩什么。
烤的蛋糕不够分,确实有点尴尬,也许可以每块切小一点?或者再买一个蛋糕备用?
没人出现,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万一没人,其他问题还是问题吗?
至于没人留下,不如……
你看,按照绘本中心理学家传授的方法“列清单”,将问题和解决方案一一匹配,做好预案和心理准备后,是不是就完全不焦虑了?
书中类似实用的方法还有不少,别说孩子了,成人学到都觉得受益匪浅。
当然,焦虑也不仅是思想上的煎熬,它还会反应在身体上。比如心脏跳得很快,胃不太舒服,透不过气来……这些应该如何调节呢?
《我不担心了》告诉孩子,可以用“呼吸法”放松,用“身体运动法”释放内啡肽缓解焦虑,用“想象法”把焦虑可视化然后扔掉……
各种各样的方法,简单、无需专门场地,随时随地可实践,方便让孩子读着绘本就能学会。
快来跟着画面上的小朋友一起吸气,呼气,蹦蹦,跳跳,还可以把手举起来,咻一下用力投掷出去——这可不是假动作,而是用“想象法”,把担心焦虑抛到高高的大树上去!
这样的亲子共读,是不是热闹非凡,超级有趣?当孩子焦虑时,他一想起这些和父母一起做过的练习,心情肯定能加速平静。
《不要担心试一试》“给父母的话”里,还专门给家长写了很多建议,比如面对新事物时,家长展现出自己充满乐观和自信的态度,做孩子的榜样;鼓励孩子积极尝试新事物;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给予具体而热情的表扬,等等。
但是,家长也要注意,有些事情不要替代孩子做。
例如,心理学专家提醒道:“作为孩子的守护者,你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克制住立刻拯救孩子的冲动。研究表面,如果父母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避免遇到困难的情绪和体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变得更加焦虑。”
在这个故事里,小刺猬从头到尾都是自己拿主意。从他一次次拒绝朋友,不愿意迈出家门,到他终于鼓足勇气,大冬天肚子出发去森林舞会,再到他悄悄躲在一旁准备开溜,却随着音乐起舞……他的成长,无人可代替。
围绕同一主题,三本绘本有各自侧重的方面。它们帮助孩子们正确识别焦虑,理解为什么焦虑,以及更好地克服焦虑。
希望这套绘本能让小朋友们免受过度焦虑之苦,至少,以后起夜不再会是难题吧?
文字:淼淼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