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时代的答卷,镇江用每一天的发展来踏实作答。
镇江崇尚创新实干,GDP十年间持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千亿元大关;镇江是“幸福之城”,全市人均预期寿命由2014年的77.4岁提升到2023年的80.1岁;镇江有“生态之美”,新的探案实践丰富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镇江与全面从严治党重大要求的提出有着深厚渊源,“全面从严治党群众满意度”多年达90%以上……
回望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变化,再将目光投向更美好的前方,肩负着“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使命,“强富美高”新镇江正在一天天的奋进中不断开创。
产业强市 创新实干奔赴美好前途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
直面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镇江一路爬坡过坎,行进的轨迹一以贯之。
赓续接力,初心不改。牢牢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硬抓手。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对项目招引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之高、推进措施前所未有之实。
风驰电掣,哈电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主厂房2024年8月完成封闭施工,这个总投资20亿元的省重大项目加速落地见效;哈汽重燃及核电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项目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3小时内“五证联发”,实现“拿地即开工”。哈电、哈汽两个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制造基地和出海口基地雏形初现。
从前评估到后评价,从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到市县联动打造“24干将项目服务突击队”升级版,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投产,镇江重大产业项目现场处处一派热力四射的生动景象。
数字无言,踏石有印。十年间镇江GDP持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千亿元大关,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
围绕做大规模、做优质效、做强动能,镇江全力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四群八链”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深入开展“产业强链”三年行动,坚持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推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到“十四五”末,力争“四群八链”应税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
镇江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集聚涉航企业110余家,2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C919烙上镇江印记,“小配件”托举“大飞机”梦想;鲲龙600、ARJ21等重大国家工程在镇江“伴飞”中展翅启航。伴随国产大飞机C919的陆续交付和投入商业运营,如今大飞机订单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航天海鹰特材、菲舍尔航空、美龙航空等企业铆足干劲,持续培育做强产业链,开启逐梦蓝天的新征程。
聚链成群,集聚成势,一个个补短板、锻长板,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群正在镇江经济版图中厚积薄发,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筑牢产业强市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
坚定不移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镇江向“新”提质,推动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产业焕新,不断拓展新领域、持续开辟新赛道:
专注人工智能领域,江苏金海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训练打造交通运输动态安全领域的专属AI大模型,以数智赋能交通运输安全高质量发展。
深耕储能产业,江苏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平均每天出货量达15兆瓦时,2024年出货量超3.5吉瓦时。
布局元宇宙产业,德伽智能光电(镇江)有限公司研发全球领先的自由曲面光学技术,做大做强AR/VR光学核心器件研发和量产基地。
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新兴产业生机勃发,未来产业破土萌芽,传统产业老树开花。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持续提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发展呈现新意迭出、新潮澎湃、新风扑面的喜人局面。
以“质”致远 不负“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使命
作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要论断的发源地,镇江锚定“健康城市示范市”目标,纵深推进健康镇江建设,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
2015年,世业镇卫生院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联合门诊。从那时起,市一院的专家定期到世业镇卫生院坐诊,让岛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挂到专家号,安心看好病。世业镇卫生院与市一院的联合门诊,是镇江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具体实践之一。
建立健全医联体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4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完善医院与社区分工协作机制建设……目前,镇江全市共构建3个城市医疗集团、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8个专科专病联盟,建成7个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15个省社区医院、4个二级社区医院、20个省甲级村卫生室。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开设135个全-专联合门诊、20个康复联合病房,627支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当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全市常住人口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为38.82%、76.06%。
2023年,镇江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1.79%,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值,高于江苏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镇江通过不断释放就业红利,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就业服务等,不断夯实“民生之本”。不断加大就业民生投入,每年编制预算就业创业资金1亿多元,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实施政策惠企行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打出“降缓返补提”援企稳岗政策“组合拳”。2017年以来,累计为8.72万家(次)企业发放普惠性稳岗返还资金7.32亿元,向51家困难企业发放资金0.86亿元。
加大政策惠才力度,实施大学生“聚镇”计划和青年人才“归雁”计划,落实安居生活、就业创业、优选培养等惠才政策。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结对帮扶,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帮扶活动,分类帮扶“4050”、低保、残疾等就业特困人员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截至目前,零就业家庭连续228个月保持动态清零。
民生兜底保障是衡量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回望这十年,镇江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在2016年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基础上,严格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全市低保标准已由2014年的每人每月58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875元。十年来,全市共有困难群众28.83万人次得到兜底保障,实施临时救助7.07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4.28亿元。
十年民生答卷,镇江答得精彩。
由缘而生 “低碳答卷”写在绿水青山间
“镇江生态环境非常好”“市区树木茂盛,城市花园随处可见”“在市区就能听见鸟鸣不绝于耳,幸福指数很高”……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来镇的游客印象深刻。旅居镇江的“网红”琪哥,特地拍了一集视频带大家“云游”南山步道,听着视频里阵阵鸟鸣,看着葱葱绿树,仿佛置身森林之中。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近三年,全市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337家,拆除和修复面积近300万平方米;55个工业园区(集聚区)整合为10个主体开发区、11个辐射联动园区和5个提级管理园区,园区总数压减了54.5%,在全省率先实现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把“四群八链”作为全市新兴主导产业,形成了1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2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十年来,PM2.5年均浓度下降48.6%,优良天数比率提升15.9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一串串数字正是镇江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提升的最好证明。
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简称“碳平台”)是全国首创。碳平台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能化碳排放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近年来,碳平台持续优化升级,从城市级到企业端,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能化碳排放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建立了“市-区(县)-园区-企业”四级能耗监测体系,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基本信息和用能数据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102家重点用能单位,通过现场部署监测点、实时采集测点数据以及第三方平台对接等多种方式,在线监测用能情况,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长江生态好不好,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江豚最有“发言权”。这些年,“微笑天使”在长江镇江段频频出现,成为生态镇江的一张名片。据统计,2023年,长江镇江段、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种群数量分别达到34头、26头,占长江干流江苏段江豚总数的28%、21%。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频繁现身,正是长江大保护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实施污染整改整治、环境保护修复、绿色转型发展和体制机制优化等工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2023年,《镇江市长江岸线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出台,重点围绕长江岸线保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加快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闭退出、开展港口码头污染治理、强化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打造生态岸线,守护一江碧水。
作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镇江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低碳答卷”。蓝天和碧水之间,生态宜人、生活美好值得期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让人信心满怀。
党建引领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市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上率下带动全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
全面开展学习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专题培训实现全覆盖,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入开展宣传宣讲,开展“七进”活动,发放一批学习“理”包,充分发挥“明理·镇行”理论普及联盟作用,推出“网尚讲‘理’”《党的二十大精神e起学》,立体打通宣传宣讲“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进行党性锤炼,推动我市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初心使命。
在持续推进“清廉镇江”建设过程中,我市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出了一系列全覆盖、高强度正风肃纪举措:在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同时,也将行使权力的过程放置于阳光下;在城镇,大力开展“清风行动”,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一批歪风邪气、官场陋习和作风难题被有效遏制;在企业,围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紧盯以权谋私、设租寻租、贪污受贿等可能滋生腐败的重点果敢亮剑,积极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家庭,把家教家风作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结合区域特点推出各类廉政文化品牌,以“小单元”的净化,促进“大环境”的优化。
近年来,我市通过紧盯违反“六项纪律”行为、查办各类腐败案件、严查“四风”问题、专项治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系统性开展巡视巡察等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全面从严治党群众满意度”多年保持90%以上。
文/陈志奎 朱秋霞 古瑾 杨泠 朱婕 单杉 胡建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