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评论 | 兵团精神:铸剑为犁酬壮志 青春无悔创辉煌

文摘   2024-12-12 18:05   内蒙古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1969年,为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寓兵于农”的伟大号召,一代知识青年满怀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壮志豪情,扎根建设祖国西北一隅的茫茫沙海,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戈壁滩上开辟出片片绿洲,用青春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赞歌,成就了一段守卫边疆安宁、民族兴旺、地方繁荣的光辉历史。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战士。


55年前,来自北京、上海、包头、赤峰等十几个城市的兵团战士大多还是不到20岁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面对的是荒山、沙丘和盐碱地。在那段战天斗地的光辉岁月里,广大兵团战士克服了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为乌海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黄河两岸,桌子山下,到处回荡着兵团战士们高亢激昂的歌声。他们肩扛手推、和泥脱坯、烧砖砌墙,建造营房和食堂;他们治沙造田、开荒种地、兴修水利,跟荒漠要蔬菜、要粮食;他们打石头、挖大渠、修路,为乌海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辛勤耕耘……头顶太阳出工,身披月色归营,凭自己的双手在戈壁滩上努力奋斗。他们不是现役部队,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组织,而他们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却奠定了乌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基础。

艰难方显勇毅,磨难始得玉成。


一代兵团战士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肩负边疆建设发展的历史重任,牢记“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使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充分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开发了数万亩土地,修建了基础水利工程,建起了内蒙古西部第一家玻璃厂,筹建了尼龙厂、云母厂、石灰窑、赤铁矿等小型厂矿;安置、培养、锻炼了大批知识青年,为乌海地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寓兵于农的生产建设方式更是为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作出巨大贡献,成为巩固边疆的重要基石。

兵团生活更是让青年人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高度融合,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而这种兵团精神,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实践和生动写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力量,也必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55年过去了。念往昔,兵团人用青春和热血为乌海大地的繁荣发展留下了光辉一页,让这座繁荣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到处都留有他们奋斗的足迹;看今朝,先辈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努力创造幸福家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奋斗的接力棒已经交给了新征程上的乌海人民。新一代的乌海儿女必将秉承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把兵团精神融入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奋斗中,用无悔青春书写历史答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时代荣光。



记者:韩建慧

编辑:杨爽

初审:李新华

二审:杨勇

终审:郭利强

出品: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乌海融媒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属唯一的官方媒体。由原乌海日报社、原乌海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拥有一张报纸,两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乌海融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网站等多个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