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策”走出农区发展特色路

文摘   2024-12-12 20:18   内蒙古  





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大潮中,海南区依据农区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量身定制发展策略,推行“一村一策”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在“一村一策”措施的推动下,海南区各村因地制宜,或发展特色种植,或盘活闲置资产,或依靠农文旅融合推动经济……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康庄大道。



升级现有资源

带动特色产业


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之前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村民大多只能零散地进行一些传统农业种植,经济效益有限。村“两委”经过深入调研和讨论后,决定升级现有资源,带领村民平整村内集体荒地荒坡,并作为种植试验田,不断改良土壤,学习借鉴先进种植技术,建立起百亩葡萄园项目的雏形,成功种植葡萄。之后,看到希望的村民纷纷承包荒坡搞种植,曾经无人问津的荒坡变成了如今的千亩采摘园。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又把闲置盐碱地改良,建起了千亩鱼塘,搞起了水产养殖,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黄河鲤鱼等水产品纷纷养殖成功。曾经让村民“愁上天”、经济效益长期为零的盐碱地,现在已经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香饽饽”。

依托千亩采摘园和千亩鱼塘,一棵树村推进集种植、采摘、观光、垂钓、“农家乐”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式,对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设施进行再次升级改造,建立“种植户+观光采摘园”和“垂钓园+休闲度假”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现在村里产业多了,环境变美了,来这里游玩的人也多了,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日子越来越好了。”说起现在的生活,一棵树村村民满脸喜悦。



盘活闲置资源

创建自主品牌


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现有耕地14600亩,大部分耕地沿黄河东岸狭长地带分布,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种植的小麦呈弱碱性,口感好、品质高。


村“两委”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经济合作社和村集体土地租赁项目,注册“巴镇万亩滩”商标,创建自主品牌。

在“巴镇万亩滩”品牌特色农产品展示区,摆放着今年新加工的面粉。万亩滩村生产的面粉具有面筋含量高、弹性好、制作出来的面食口感好等特点,受到市场青睐。展台上摆放着礼盒包装的精品生态小麦粉,产品附加值更高,市场反响不错,是馈赠亲友的特色伴手礼。

随着“巴镇万亩滩”品牌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万亩滩村以经济合作社为依托,以“订单收购—产品代加工—成品销售”的模式,帮助种植户足不出村销售农产品。万亩滩村小麦每公斤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1元至0.14元,脱贫户、低保户的小麦收购价格还要更高一些,最大限度保护种植户利益,让种植户增收。2020年至今,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累计创收175万元,“巴镇万亩滩”特色农产品定点订购单位20余家。


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知名文旅IP


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是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黄河在此改道西行,形成独特的景观。位于赛汗乌素村的黄河西行客栈,是国家3A级景区,这里环境优美,西北风格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村边的黄河、草地林带与整洁的村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新图景。


赛汗乌素村结合辖区丰富的教育基地等旅游资源,融合党建+教育+团建+旅游的方式,将乡村旅游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等内容相结合,开发出“研学之旅”“红色之旅”等精品路线;以赛汗乌素村的“麦田”为阵地,通过党建共享、联动辖区党组织、带动村民共建,促进赛汗乌素村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今年,赛汗乌素村累计接待研学、旅游团约120期,接待游客28万人次,营业额达200余万元。村民们也纷纷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分享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通过“一村一策”的有效实施,海南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收提效,今年全年收入预计可达390.98万元。“一村一策”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在海南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党建引领、精准施策、特色产业、多元参与等各项措施的共同推动,海南区的乡村将会呈现出更加美丽、富饶、和谐的新面貌。








记者:鲁吟

编辑:杨爽

初审:李新华

二审:杨勇

终审:郭利强

出品: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乌海融媒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属唯一的官方媒体。由原乌海日报社、原乌海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拥有一张报纸,两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乌海融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网站等多个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