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我目睹了一幕令人惊叹的场景:一家餐厅里的AI机器人灵巧地从冰箱中取出食材,为顾客烹饪了一道简洁美味的菜肴。不仅如此,我还看到了AI机器人创作的艺术作品,甚至是用Sora技术制作的电影。这些经历让我深深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未来的深思:如果AI机器人已经能够胜任如此多样的工作,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它们是否也会取代教师的职位?面对这样的疑问,甚至有一丝念头在我脑中闪现,是否应该提前返回故乡,过上一种更贴近自然的陶渊明式的种地生活。
于是,我在一个美国高中老师LinkedIn群组中,对高中教师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目的是了解他们对AI工具可能取代教师职位的看法。调研结果显示,在570位参与投票的教师中,有82%(即468位教师)不认为他们的职位会被AI取代。并且还有多位老师非常坚信,AI将帮助老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服务学生。其中,一位名为“乔治”的教师在评论中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他曾尝试在课堂上使用AI辅助教学工具,但发现这些工具无法像人类教师那样及时察觉并回应学生的情感波动。另一位名为“艾米丽”的教师则分享了她在引导一次创造性写作活动中的经验,她指出AI工具缺乏激发学生创造力所需的灵活性和情感投入。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情况似乎与美国相似,但有其特有的一面。中国的教育文化中,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被高度重视,这种关系往往通过日常的面对面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个性化互动建立。例如,在北京海淀的一所中学,某位王老师成功地通过每周的个别辅导会议,帮助一个在数学学科中挣扎的学生重建了自信,并最终提高了成绩。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注和个性化支持是当前AI技术难以实现的。
美国普通私立学校班级人数一般是 10 ~ 15 人,公立学校班级人数一般是 15 ~ 25 人。在美国小规模的课堂里,教师尚且难以服务好学生。而中国的课堂规模普遍较大,这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在上海的一所公立学校,一位李老师负责一个包含40名学生的班级,尽管面临着如此庞大的班级规模,李老师通过巧妙地分组合作和定期的小组讨论,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这种教学策略的成功实施,凸显了人类教师在应对复杂和动态教学环境方面的独特能力。
因此,在教育的浩瀚舞台上,无论是在星条旗下的美国还是在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中国,AI和机器学习虽然日益璀璨,但教师的角色远非一纸简单的讲义所能涵盖。他们是情感的港湾、社会化的舵手,是适应每一颗年轻心灵独特节奏的大师。在未来教育的奇妙旅程中,我们可能不会见证一场人机的高水平较量,而是一段携手共舞的华章。让我们拭目以待,AI如何成为教师的得力帮手,AI 与人充满温暖和互助的合作,共同绘制出一幅教育的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