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er去做结算,BIM能帮多少忙?

文摘   2024-07-22 08:25   马来西亚  
『0』前言
本文只是对一个项目的回顾,不包含任何PPT-BIM里展示的高新技术,当故事看就得了。
『1』背景

在上一篇文章「对BIM模型做数据分析,能分析什么?」中,我提到了一个在国外建设的高铁站项目,并简单介绍了我对这个高铁站项目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与感受,但这件事情其实并不属于我的工作任务,它只是为了满足我自己好奇心的一次探索。

而我在这个高铁站项目中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统计每个项目节点的工程量,协助我的领导完成当前项目节点的结算工作,让甲方付款。

虽然这是一个高铁站项目,但由于我们公司只负责基础面以上主体结构施工,所以实际要统计的内容不多,主要就是结构梁、板、柱这三种构件。我负责统计的内容,就是围绕结构梁板柱所产生的混凝土、模板、钢筋的工程量。其他更复杂的东西就由我的领导负责。

这个高铁站项目的模型在项目的投投标阶段就已经完成创建,虽然在创建的时候并没有考虑项目结算、工程量统计的需求。但我仍然认为既然已经有一个模型,对结算工作多少能提供一点帮助。所以在刚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就决定使用模型来辅助这次结算工作,毕竟我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装BIM的机会。

多说一句,这是我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十几年后,第一个正式参与的算量项目。

『2』准备工作

虽然在以往的项目中,都有做过工程量统计工作,但都是笼统的计算,结果只是一个总量。

但在这个高铁站项目的结算工作中,就需要把工程量的结果按甲方的要求进行细致划分。

例如,甲方把这个高铁站项目划分了9个区域,我们提交的每一条工程量数据,都要清楚说明来自哪一个区域,哪一个轴网范围的哪一个构件。

而在前文中说到,我们的模型在招投标阶段创建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项目结算、工程量统计的需求。所以在使用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之前,先要给模型补充相关的信息:

完成信息补充工作之后,就可以使用明细表功能对工程量进行统计。

不过在创建明细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明细表的格式。因为甲方给我们提供了专用的Excel样板文件,用来填写我们的工程量数据。

我让明细表的格式尽量与Excel样板文件保持一致,尽可能减少数据搬运时候的难度。

『3』混凝土统计

混凝土工程量,可以说是能从模型中提取到的最精确的数据,也是提取难度最低的数据。当然前提是模型本身创建准确,各类型构件之间的剪切关系符合当地的习惯。

这个工作本身并不复杂,也没什么值得细说的内容,无非就是使用明细表功能对混凝土构件进行统计,然后把结果搬运到甲方提供的Excel样板文件。

但就在我进行数据搬运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值钱的事情。

以结构梁为例,刚开始的时候,我会把明细表中统计到的数据一一填进甲方提供的Excel样板文件:梁编号,梁所在的分区、轴网位置,截面尺寸,长度,体积……这些都是很常规的信息。

而在软件里面,一根梁的体积,是扣减了与其相交的其他构件的重叠部分后得到的「净体积」,就是因为有这个扣除重叠部分的动作,所以才有模型的混凝土工程量更准确的说法。

但是,在甲方提供的Excel样板文件里,预设了计算公式,我只需要填写梁的截面尺寸以及长度,Excel就会自动计算这根梁的体积,而且不考虑这根梁是否需要与其他构件进行重叠部分的扣减。

所以,甲方提供的Excel样板文件自动计算的混凝土量,要比我在明细表中统计的混凝土量要多一点点。

然后,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环节。

无论我以前为了推广BIM,吹了多少牛逼,说它能为项目带来多少价值,怎么给项目节约成本……但在这一刻,在「更多的量」与「更准确的量」之间,我必须选择前者。

而且我相信,甲方也知道Excel样板文件里的公式会包含重叠的部分,但他们还是把这个Excel样板文件提供给我们,就是默许我们赚取这些重叠部分的利益。

把精确的体积数据放弃后,模型对混凝土工程量统计好像已经没有贡献。但也不是,因为如果没有模型,我还需要在图纸上核对每一段梁的长度,并确定它们的截面信息,还要记录好哪段梁已经测算,哪段梁还没有,这种操作过程很繁琐,而且容易出错。使用明细表去统计这些基础尺寸信息,就轻松很多。

而且对数据进行追溯的时候更方便,这个事情在文章后面再详细聊聊。

『4』模板统计

模板统计过程,跟混凝土的统计过程如出一辙。甲方提供的Excel样板文件里,填写完混凝土构件的基础尺寸信息后,Excel样板文件在通过公式计算构件混凝土体积的同时,也会计算该构件的模板面积。

当然,模板的计算公式里也没有考虑扣减的问题。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把模型里的所有模板构件都全部删掉。

『5』钢筋统计

钢筋的工程量统计,是整个结算工作里最棘手的一部分。由于是国外设计公司绘制的施工图纸,钢筋标注的方式与国内施工图完全不一样,那就无法通过国内的钢筋算量软件去统计钢筋的工程量。

而且在国外,也没有公司根据当地的施工图纸样式,开发出针对性的钢筋算量软件。但或许这也是一个商机,懂CAD二次开发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我特地去咨询了当地的同行,想知道他们平时是怎么搞的钢筋算量。得到的回复是:对着CAD图纸,一根一根手算,然后把结果一个一个填入Excel表格里。

只要了解钢筋的算量规则,这个事情也没什么难度,只是极其繁琐。

繁琐到什么程度呢?

原本我并不需要参与这个高铁站项目的结算工作,因为公司有专门的结算工程师,但是,那个结算工程师为了算这个高铁站项目的钢筋工程量,在办公室没日没夜埋头苦干了两个星期后,他就破防了,给领导提出辞职,而且态度坚定,非走不可。

然后领导才让我参与进来,协助他完成这个高铁站项目的结算工作。

我跟领导说:难道你就不怕我也破防吗?

领导回答说:傻瓜,你每个月都要还贷款。

经历了两天手算钢筋,我深深体会到那个辞职了的结算工程师的绝望情绪,于是开始萌生出旁门左道的想法:既然钢筋的计算规则是固定的,应该可以写一个CAD的脚本,通过选定特定的图元,读取一些基础信息,再套用钢筋计算规则,自动计算部分钢筋的数量。

然后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完全不会写CAD脚本。不过不要紧,虽然我不会,但AI会。反正那些割韭菜的网络教程都是这么说的。

然后我就开始与AI反复对话,不断地测试它写出来的CAD脚本,再给它反馈问题,让它对脚本继续优化。这个过程持续了两天两夜。

我很想告诉你,在经过我反复的尝试后,我终于从AI那里得到能满足我需求的CAD脚本,实现了部分钢筋的快速计算。

这是一个好的故事,也有一个好的结果。但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好结果。

我失败了,又老老实实地一根一根手算钢筋的数量。

『6』数据追溯

工程量统计完成后,我会把统计结果交给领导。领导会把统计结果整合到其他结算资料中,例如现场变更费用,非我司原因导致的误工费用等等。然后再把完整的计算文件交给甲方的结算工程师进行审批,通过后就会拨付当期结算的工程款。

甲方的结算工程师在对我们提交的结算资料进行审查时,会给存疑的数据打上标记,让我们为标记的内容提供说明。

如果让我对着Excel表格中的某一行数据,在图纸上找到对应这一行数据的那个构件,可能要找上半天。

但在前文说过,模型里明细表的格式设置,跟Excel表格基本一致。那我就可以先在明细表里找到与Excel表格中对应的那一行数据,然后通过明细表在模型里快速定位到该构件的位置,并且配合三维视图与构件参数,详细说明我们所填写的数据的由来。

这个数据追溯过程,就轻松很多。

『End』总结(AI写的)

这次高铁站项目的结算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BIM技术的优点和局限。

模型在补充结算工作的相关信息后,还是没能在混凝土量和模板量上直接帮上大忙,不过在数据追溯和基础尺寸统计上的便利还是让我感到欣慰。

钢筋工程量统计真的是让我抓狂的一部分,国外设计标准和手工计算的繁琐简直让人崩溃。我尝试用GPT生成的CAD脚本来简化工作,虽然最后没成功,但也算是一段有趣的折腾。

这让我意识到BIM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特定需求的自动化处理上。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BIM技术,在项目管理和工程量统计中找到更高效的方法,实现更多的价值。

这次项目不仅让我提升了技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工程造价领域继续探索的决心。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有更多的收获和突破。

总之,继续折腾,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装BIM的机会!

装BIM
自言自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