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冬季“老朋友”
每天清晨,45岁的张大叔都会骑着他的电动自行车去上班。冬天的空气里弥漫着刺骨的寒意,尽管他戴上了厚厚的手套,但裸露在外的手指和耳朵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寒风的侵袭。
起初,张大叔只是感觉手指有些僵硬,耳朵也隐隐作痛。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只要回到家后用热水泡泡手,就能缓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他的手指开始红肿,伴随着剧烈的瘙痒和疼痛,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紫红色的“鸡眼”,皮肤皲裂,渗出丝丝血迹。张大叔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冻疮。
“冻疮是一种与寒冷相关的末梢部位局部性、淤血性皮肤病,好发于手脚、耳朵等肢端部位。肢端部位血液循环不畅,寒冷诱导的血管收缩或血管痉挛,造成这些部位供血不足,久而久之组织容易坏死,也就成了通常所说的冻疮。”台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余忠义介绍,形象地说,冻疮就像是皮肤组织在寒冷条件下“结冰”了。
需要注意的是,冻疮并非单纯的皮肤病,它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冻疮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甲状腺疾病、乳糜泻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冻疮多见于“一老一小”
“冻疮的典型症状是初期皮肤红肿,遇热会很痒。时间长了会出现一圈一圈的局限性紫红斑块或结节,肉眼看上去就像是‘鸡眼’一样,意味着局部组织坏死。紫红斑块按压时退色,界限清晰,可见组织液渗出。紫红色坏死部位范围过大,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烂。”余忠义说,冻疮严重时,不仅是皮肤表层受损,皮下组织也会坏死、溃烂。
“当人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时,皮肤血管会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得热量和氧气不能很好地传递到组织。而一旦回到温暖场所,血管又会扩张引起静脉淤血、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一冷一热就会出现红肿并引发痒痛感。”余忠义说。
诱发冻疮的因素很多,有气候因素也有个体因素。“冻疮多见于‘一老一小’,也就是儿童和老人。女性多于男性。”余忠义说,理论上气温越低越可能会患上冻疮。由于老人和儿童外周循环较差,血供不充分的时候就容易得冻疮。
“总的来说,对寒冷敏感、营养不良、贫血、缺乏运动的人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患冻疮的概率相对更高。”余忠义说。
严重的冻疮有截肢风险
家在临海的王阿公是一个农民,一年到头都在田间劳作。他有漫长的冻疮病史,几乎每年冬天冻疮都会复发。习惯了冻疮的存在,即使双脚被冻得又红又痒,王阿公也没放在心上,有的时候实在难受,就在晚上泡个脚,第二天继续顶着严寒到田里耕作。
出乎王阿公意料的是,今年的冻疮来势汹汹,他发现自己整个脚都变成了紫黑色,甚至一度失去了知觉,用手指去触碰都没有感觉。
意识到不对劲,王阿公来到医院就诊。余忠义给王阿公查体发现,从小腿往下到双足的皮肤全都是紫黑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紫黑色看起来触目惊心,但是却没有疼痛的感觉,意味着王阿公的双脚组织已经严重坏死,再任其发展下去,恐怕会有截肢风险。
进一步检查后,余忠义判断王阿公的双脚组织并未彻底坏死,还有血液循环,药物治疗有机会治愈。他随即给王阿公开了激素药膏治疗,并让其连挂两星期药水,平时生活中做好保暖,避免长时间外出劳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保养,王阿公的冻疮逐渐好转,摆脱了截肢的威胁。
被冻疮“缠上”了怎么办
余忠义说,预防冻疮,最重要的就是“动起来”。运动让身体的血液循环起来,为肢体末端提供充足的营养。
“如果患上了轻度冻疮,皮肤局部红肿,有时发痒,忍不住需要抓挠,只需简单治疗就可以很快治愈。只要冻伤部位没有破损,可以用冻疮膏来涂抹冻疮部位及周围。千万别用热水去烫它,这是‘火上浇油’,用温水来舒缓最佳。轻度冻疮只需做好保暖,冬天出门戴好围巾、帽子、手套,用冷水洗碗、洗衣服时,可以在防水手套内加一层薄的棉手套,手部的温度不会下降得太快。”余忠义说,有的人冻疮年年犯,青紫肿胀,有明显溃烂,遇热时则痛痒难忍,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比较费时间。
▼
台州晚报新媒体
记者:王琛琪
编辑:陈玲波
校对:陈琦 审核:徐颖骅 商务合作:18006863753(微信同号)
台州晚报新媒体
记者:王琛琪
编辑:陈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