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乌军这88万人的数字存在“水分”。泽连斯基之所以公布这一数字,是为了回应近期乌克兰媒体和西方媒体的报道。据报道,乌军目前将大量技术人员、专家以及空军地勤人员等送到前线充当步兵。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乌克兰军队的整体战斗力,还进一步打击了军队的士气。西方媒体和分析人士对此纷纷指责泽连斯基,认为这种做法极不明智。技术人员和地勤人员并非步兵,他们的专业技能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而将这些宝贵的专业人员当作普通步兵使用,无异于浪费资源。因此,西方对泽连斯基的决策表示不满。
乌克兰国内也对这种状况表达了不满。面对压力,泽连斯基不得不澄清,声称将技术人员和地勤人员送到前线的情况只是“极少数”,并非普遍现象。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种现象在乌军中相当普遍。但泽连斯基不能承认这一点,否则将引发更大的质疑。另一方面,他试图向外界表明,乌军兵力仍然充足,只要西方提供足够的武器,乌军就能继续与俄军作战。他强调,乌军在装备上存在不足,而装备不足的原因在于西方援助的力度不够。这实际上是泽连斯基在为乌军的表现不佳“甩锅”给西方。
事实上,泽连斯基也承认,乌军目前只有60%的部队装备齐全,其余40%的部队严重缺乏武器。即使是装备齐全的部队,也已疲惫不堪。因此,他再次指责西方,称西方提供的武器速度太慢,且不适合高强度作战。通过这种方式,泽连斯基试图将责任推给西方,而不是承认乌军自身的问题。
从这一系列言论中可以看出,泽连斯基对西方能否继续大力援助乌克兰缺乏信心。此前,西方对乌克兰的武器和资金援助一直拖延不决,而如今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特朗普即将入主白宫,他曾表示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这与拜登政府积极援助乌克兰的立场截然不同。因此,泽连斯基内心越来越焦虑,他试图将责任推给西方,以减轻自身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与乌克兰之间出现了相互指责的局面。西方认为乌克兰作战不力,而乌克兰则指责西方援助不足。这种互相指责的背后,实际上是战局的糟糕现状。事实上,乌军所谓的88万总兵力并不可信。如果乌军真的拥有如此庞大的兵力,就不会频繁抓壮丁补充兵员。此外,即使乌军有88万人,其中也有许多是无法动用的。例如,在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边境地区,乌军至少需要部署10万人,这些人无法调动。此外,乌军还需要保留一部分预备队,而一些所谓的乌军部队只是充数,战斗力极低,甚至在作战中成为拖累。在前线,乌军的作战部队多次出现擅自脱离阵地的情况,导致关键阵地被俄军突破,战线崩溃。这些情况都表明,乌军的88万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缺乏战斗力。
根据西方媒体和专家的推算,乌军在前线与俄军作战的实际兵力可能不到40万人。这意味着在兵力上,乌军并不占优势,反而处于劣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乌军在前线难以阻挡俄军的进攻。此前,乌克兰政府高官也曾多次表示,乌军在前线严重缺乏兵员,这进一步证明泽连斯基所说的88万人存在水分。
从泽连斯基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出,他试图掩盖乌军的真实情况。他承认前线局势艰难,俄军在某些地区兵力占优,并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近期,乌克兰东部的许多村庄和城镇被俄军占领,这些情况都表明乌军的实际作战能力远低于其宣称的数字。
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已逐渐力不从心,而乌克兰自身也陷入疲惫状态。尽管乌军仍在前线抵抗,但其抵抗的意志和力度正在不断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