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哈马斯在美国、卡塔尔和埃及的斡旋下达成了停火协议。此次协议的达成,主要是因为美国对以色列施加了较大压力。该停火协议于1月19日开始实施,即在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之前。这表明特朗普对内塔尼亚胡施加了很大压力,使得以色列方面在此次停火协议中做出了较大妥协。
对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来说,此次停火协议在战略上意味着他们的胜利,也意味着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一年多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这份停火协议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暂时停火,双方交换人质。以色列向哈马斯交换其扣押的巴勒斯坦人,包括未成年人、妇女及成年男性。协议规定,哈马斯每归还一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释放30至50名巴勒斯坦人;若哈马斯释放一名以色列女性人质,以色列则释放50名巴勒斯坦囚犯;若释放男性人质,以色列释放30名未成年人和女性。在第一阶段,哈马斯释放33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则按此比例释放巴勒斯坦人。同时,以军从加沙地带的主要地区撤军,双方实现暂时停火,以色列军队每天有10小时不得在加沙地带上空进行侦察或其他飞行活动。此外,第一阶段还允许人道主义救援车辆进入加沙地带,每天可达600辆。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目标是实现永久停火,并继续释放人质。因为哈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装手中仍有以色列人质。第一阶段释放33人,第二阶段以军需全面从加沙地带撤离。
第三阶段主要进行重建工作以及各种交换。哈马斯和以色列方面需对死者身份进行确认并互相交换,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以色列需承担一定的重建费用,边境口岸要全部开放,允许人员物资正常出入和交流。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一年多的军事行动在战略上是失败的。首先,以色列未能消灭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其次,未能将巴勒斯坦人赶出加沙地带;再者,对加沙地带的封锁逐渐趋于崩溃。当然,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造成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被以军摧毁殆尽,楼房几乎被炸光,轰炸和地面行动造成至少4.6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整个加沙地带断水断电断网,损失惨重。哈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装在达成停火协议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包括巴勒斯坦平民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哈马斯、杰哈德等巴勒斯坦武装自身的损失。
对以色列来说,难以接受的是军事上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打破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次冲突是以色列立国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却没有取得胜利。战略上的失败意味着尽管给对方造成很大损失,但战略目的未能实现。
美国对内塔尼亚胡施压,主要是特朗普在施压。这表明美国虽支持以色列,但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而非以色列利益。协议达成后,以色列极端保守派本 - 格维尔表示这是以色列的失败,他极为不满,但个人影响力有限。以色列当前的决策者是内塔尼亚胡。
此次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的停火协议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42天,即100多天内双方按这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目前第一阶段即将开始实施,第二、三阶段还需进一步谈判,但大致情况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以色列之所以答应停火协议,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对内塔尼亚胡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是以色列当前将精力转移到叙利亚。在加沙地带未占到便宜,便在叙利亚方向进行补充。实际上,在叙利亚方向以色列的确有所收获,如完全控制戈兰高地,以及在叙利亚的库乃特拉省、大马士革省、德拉省等地不断推进,收获颇丰。叙利亚局势变化后,对以色列的战略威胁显著下降,以色列在叙利亚方向的收获弥补了加沙地带的损失,这也是内塔尼亚胡能在特朗普压力下接受巴以停火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