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学期4月份精彩回顾(一)

文摘   2024-06-21 10:15   陕西  

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

——楼观新镇小学开展一日研学活动


让学生们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逐步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唱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主旋律,引导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感悟周至发展、品味周至文化,真正让学生们成为“双减”政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4月17日,我校组织50名优秀学生开展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一日研学活动。

整装待发







任家城烈士陵园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走进扶眉战役——任家城烈士陵园,重温红色记忆。回望一段历史荣光的历史,重温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迹,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任家城烈士陵园,建于汉代苍城县遗址的任家城村。1949年7月12日,解放军西进,与盘踞在任家城的顽匪激战,解放了任家城,拉开扶眉战役的帷幕。一营营长和一连连长魏景明等十七名官兵壮烈牺牲,一营长遗骨迁回老家,魏景明等同志埋于此地,现有一九八七年清明,周至县竹峪乡团委号召青少年捐款修建的纪念碑一座,省长程安东同志题字的纪念碑一座,1998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体学生通过参观烈士纪念馆,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观看历史照片,共同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先烈的爱国初心和壮志情怀,缅怀峥嵘岁月中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革命烈士,学习和继承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贞不屈的英雄气节、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小抓起,走进任家城红色革命基地参观学习,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伸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根留住民俗馆




这是一座典型的关中家族式文化记忆馆。通过建筑、实物、文字和影像,还原了过去农村的生活场景。记录一个家族的集体回忆,展现一代代族人群体累积传承的风俗、习惯、道德及生活理念,诉说耕读传家的完整文脉。













丹阳小农场,劳动实践基地

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竹筒饭,体验劳动的快乐!




香竹糯米饭,用以煮饭的糯米香竹,应是幼嫩之竹。这种竹子一般只有酒杯般粗,竹节约长40余公分。其外包裹着一层雪白的糯米香竹竹瓤,用手握而不会粘手,可随意分段食用。
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饭,方便携带,在10小时内不会变硬返生,可热吃亦可冷吃,米饭香软可口,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竹筒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真是一举两得。




竹海生态园




竹海生态园项目位于竹峪镇张龙村,于1975 年在陕西省“南竹北调”项目的指导下开始引进广西的毛竹进行种植,毛竹和当地原生的金竹相互促进,经过近50 年的不断扩种,目前,已拥有竹林面积800余亩。竹海的“竹”和竹峪的 “竹”异曲同工 ,也成为了竹峪的地标。




背上行囊从好奇心出发!楼观新镇小学50名德育之星同学和5位教师共同参与了一场远足拉练活动,用一场5公里的徒步之旅,探寻心中的诗情画意。
他们穿越青翠的竹林,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探寻着心中的诗意与远方,用脚步丈量着大自然的壮美与辽阔。







在行进过程中,同学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他们热烈讨论着各种竹的名称,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溢于言表。
道路两旁,初露锋芒的春笋成为了同学们关注的焦点,它们的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同学们的激情与斗志。










竹林步道见证了少年们的朝气蓬勃,每一步都彰显着他们的决心与毅力。额头上的汗水,闪耀着同学们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飘扬的队旗,象征着他们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阳光洒满大地,映照着少年们青春的力量与希望。










此次研学之旅,不仅让我校学子领略了周至的农耕文化,更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学子们定能携带着对周至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茁壮成长,为建设美丽周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魅力新小
周至县楼观新镇小学,原周至县楼观镇东楼小学,地处道教圣地楼观台,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国家定点寄宿制小学。让我们徜徉在校园中,草木葱茏,莺歌燕舞。大幅青春四射的校园生活画面,让人倍感振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