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吃完睡或者睡完吃能够健康长寿的。在很多长寿的实践告诉我们,长寿必须有运动的参与。
具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导引养生术——八段锦,最后一势动作名为“背后七颠百病消”。
正是通过踮脚跟的方式,刺激肾经系统,诱发全身震荡,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从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这就是我们中医传统健身方法,所谓:多踮脚,人不老。
风寒湿邪客入膀胱经,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
踮脚走,能锻炼小腿肌肉,以及生活中较少活动到的臀肌和胫骨肌肉,还能刺激足三阴经。轻度腰痛,1个月可见效;较严重的腰痛,坚持半年也能明显改善。切忌时断时续。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而踮脚跟,实际上是刺激肾经穴位。
因为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终属肾络膀胱。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
跺脚跟可以潜阳,引火下行,对阳气上浮、虚火上炎的疾病一般都有效。比如高血压、头晕、美尼尔氏综合症、三叉神经痛等等,如果是由于虚火上浮而引起的,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损伤膝盖。
这对于很多膝关节不是很好的老年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
踮脚锻炼方法
1、踮脚跟
身体立正,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慢慢踮起脚尖,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然后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让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
当你踮过几次后,会感觉全身舒畅,回味无穷。也可找一个东西辅助,帮助保持身体平衡。
2、踮脚尖走路
每次走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速度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
初始练习者可扶墙,熟练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
3、坐着掂脚尖
膝盖与大腿保持水平,可将两个矿泉水瓶放在大腿上,进行负重练习。
每次踮脚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调节。
4、躺着勾脚尖
卧床休息时,两腿并拢伸直,将脚尖一勾一放,可两脚一起做,也可进行单脚练习。
如果感觉小腿不舒服,就停下来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调节。
踮脚跟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足跟疼痛。如果导致了疼痛,休息几天,用热水泡泡脚,很快就没事了。
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最好每过1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避免因坐得过久而下肢麻木。
每天坚持踮踮脚,健康之路越来越宽。告诉朋友们,和大家一起练习吧!
拉筋,即是通过在人体的体重加上施力的起仰角度改变,把人体的体重转化为拉筋的力道,充分帮助人体全身筋脉拉伸舒缓。
拉筋也是为健身运动提前热身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肌肉拉伤。正确的拉筋方法能使身体的血液流畅,达到自愈和诊断身体的目的。从中医学来说,筋络和气血循环是相辅相成,经常拉筋,五脏六腑也会跟着活动,更加延年益寿。
2500多年前《黄帝内经》明确记载: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日常生活中的习武、气功、瑜伽锻炼都属于拉筋运动。
《道家养生论》写到十二筋经的走向与十二筋络相同,故筋缩处筋络也不同,不通则痛。拉筋能使僵硬的筋脉变柔,令脊椎上的错位得以复位,腰膝、四肢及全身各处的痛、麻、涨等病症可以缓解、消除。
来自网络,仅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