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坚持“四个突出”,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工作

文摘   2024-11-14 18:00   青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今年以来,门源县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学校、进课堂,与学科教育、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以贴近学生实际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方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各民族师生广泛交流交往交融。

突出因学施教扣紧人生“第一粒扣子”以爱国、感恩、法律、理想、时事、民族团结、亲情“七进校园”活动为重点,各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别在义务教育阶段三、四年级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五、六年级开展民族常识教育,七、八年级开展民族政策常识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教育,通过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各族学生了解多民族国情,了解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五个认同”自觉性,更加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同时,充分利用开学典礼、班队会、主题队日、建队日等德育工作主阵地,广泛宣传民族团结时事、故事,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涵,播撒民族团结“种子”,扎实推进青少年强基工程,扣紧青少年学生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人生“第一粒扣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突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夯实人生根基。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第一阵地作用,通过民族团结故事融入思政课方式,把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作为引导青少年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员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文明校园创建三个结合,法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项任务,保障公平受教育权、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公平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三个公平的“333”思路,持续拓展创建内涵和外延,提升创建工作实效。各学校以“10个一”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艺演出、绘画、征文、演讲、手抄报、观影、民族运动会等活动,以传统民俗文化浸润学生心田,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力实施“县级领导上讲台”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组织、宣传等部门制定县级领导上讲台讲思政课计划,按时邀请县级领导开展思政大讲堂活动,进一步深化县情教育,激励青少年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意识和民族团结的内生动力,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强化“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


突出增进“三交”,持续增强共同体意识。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大力实施普通话能力提升计划,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准确掌握和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显著提高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通过文艺演出、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突出“亲师友、学礼仪、明历史”,以“讲团结、促和谐、懂尊重”为重点,重点加强对各民族师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深入开展“三交”活动,年内组织师生分批次赴同宝山、原子城、时代楷模纪念馆等省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28次,参与人数736名;选派学生赴江苏等地开展游学活动2次,参与学生60余名;依托山东援青资源,选派40名学生持续开展异地办班工作,同时选派38名艺术生赴山东威海艺术学校就读。通过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学生的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意识。

突出阵地建设,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全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史馆17个、文化长廊8处、宣传橱窗18个、绿色植物教育苑1个、各类社团13个、文化墙面23处。精心打造县级示范宣传基地1处、示范点2处,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范集体4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单位4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范集体6个。通过校史馆、校园民族团结林、民族团结教育文化墙建设,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示范点,打造模范集体、示范单位,不断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形成了各校园共创共建共享的新局面。同时,依托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资源优势,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设民族舞蹈、二胡、古筝、电子琴、舞蹈、剪纸、棋类、编织、经典诵读等一系列课程,有效推进“活动育人”“基地育人”和“环境育人”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教育水平。

END


来    源:门源县委统战部
责    编:马晓芳
审    核:黄发玺
监    制:赵   进



海北统战
宣传统战政策、普及统战知识,推送统战动态、交流统战经验、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