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名专家学者齐聚广州,研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文摘   2024-11-13 18:38   青海  

11月9日至10日,中国民族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共设置22个分论坛,来自全国近14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名专家学者齐聚珠江之畔,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议题深入研讨。


▲11月9日至10日,中国民族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阐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的民族学理论正面临着转型,民族学学者不仅要讨论传统民族学的问题,也要把现代社会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等主题纳入研究视野。应该说,西方的民族学理论是在解释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而中国的民族学理论也应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来阐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强世功在致辞中表示。

“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西方社会内部的多元主义方案、外部的霸权主义方案,都无法创造人类社会空间意义上多元一体的共治体系。只有站在世界现代性文明的普遍高度,才能找到中国中心视角。”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表示,融汇了现代性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大力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应该成为当前民族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田敏表示,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正确把握“四对关系”,重点围绕“五个共同”“四个与共”开展相关研究,系统产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民族学研究新成果,形成民族学学科新高地、新面貌。


关注现实问题,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研究要体现民族学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学科使命,彰显民族学学者的责任担当。”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二级巡视员陈晓嫚在致辞中表示,要关心人民所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务实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表示,推动民族地区实现下一轮经济状态跃迁,需要准确把握经济状态跃迁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发展战略、政策措施的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色音表示,学者要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发展民族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同时,总结广大乡村“富民”经验,为推动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撑。

“深入研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地区,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生动的研究案例。”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焦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不仅可以表现出新的功能,而且可以形成新的结构,由此推动资源配置,促进内源型发展。民族文化通过功能转变与结构转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等的内源性要素,使它们产生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激发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着眼大湾区,总结改革开放中的“三交”实践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既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率先探索、积极示范的重要使命。”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科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积累了经验,要深化对广东民族工作和民族学学科建设实践的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之中,也注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因地制宜、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表示,从“特区”到“大湾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春天的故事”的续写。学者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广东建设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实践结合起来开展研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

“互嵌式社区强调各民族全方位互嵌,既包括物理空间的互嵌,也包括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涵化与认同。”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张利国表示,要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方面之“融”,建立互嵌交融的社会共生、利益保障、价值传承、协同共治、情感联结机制。

“民族学学者要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基于大湾区这一广阔田野,聚焦高度流动性、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数智化的大湾区,深入开展应用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民族学界正面临建构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机遇,要用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政策话语和社会话语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为推动中国民族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作出新贡献。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制作 | 章音頔



 觉得好看,点亮在看

海北统战
宣传统战政策、普及统战知识,推送统战动态、交流统战经验、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