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A
U
S
T
浮
士
德
里马斯·图米纳斯执导,
王砚辉、尹昉领衔主演
话剧《浮士德》
作为2024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受邀剧目,
日前在首都剧场圆满完成了本轮演出
看话剧《浮士德》
作者:黄纪苏
社会学家、剧作家
11月3日下午在人艺大剧场看了话剧《浮士德》。我看话剧虽然远少于喜欢话剧的许多朋友,但几十年下来也真是数不清了。在我的观剧经历中,保守点说吧,这出剧属于高高在上的那两三部。
许多世界名著就像旅游热点,虽游客如织,无非留影打卡走人,别说流连其中、徘徊不去了,就是从头到尾一目数行的恐怕也不多。《浮士德》当年我也是东张张、西望望,以为看着看着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把拽进去却没有,原因当然在自己。可昨天,我在剧场里坐了近三个小时,感情燃烧的烈度不亚于参加亲人的婚礼或向知交做最后的告别。而几度潸然、不能自已,更是我与话剧关系史上的新生事物。
歌德这部作品固然为诗剧,但内容丰厚、体量广大、气象万千,最宜枕边机上悠悠品鉴,或到德国文学课上听个半学期。如果照原样一股脑搬上戏剧舞台,结果很可能就像多年前搬演的全本《牡丹亭》,京城的名士名媛看戏的同时互相看,看上没看上三天五夜都够够儿的了——更多年前澡堂子里的大爷们也是那样泡半晌、睡半晌、聊半晌。话剧对文本做了不小的取舍提炼,取舍提炼并不难,难的是恰到好处。通过戏剧的二度创作,一个伟大作家对一个巨变时代的思索感叹以及他在心智灵肉、尘世天国间的矛盾迟疑,都完璧归赵似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没有在看戏之前打听谁导谁演的习惯,看完后也很少觉得有那必要。但这出戏却是越看越想知道谁是导演。如果导演不深谙人世人心,不洞悉大历史的变与不变,他如何能在舞台上代言歌德,营造出这般古今同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浑然无间的剧场氛围呢?舞台语言老道洗炼,形式从内容里长出,就像花在枝上、皮在肉上,熨帖而自然,而不是——算了,不说了。悲剧和喜剧沿着逻辑的轨道往来顺畅、转移自如,不是相杀相克而是相得益彰。我很想知道这些艺术构思所背靠的生命经验是什么。戏散后我问制作人雷婷导演是哪位,她说是位刚刚去世的立陶宛老人。立陶宛是前苏联的一部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结体及解体是二十世纪最震撼的事件。我一直觉得,那座亦境亦心的大厦,从它隆隆垮塌的滚滚烟尘中,会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者和艺术家。
有好的导演,没好的演员也是功亏一篑。散场出来,身边人对饰演“浮士德”的王砚辉夸个不停,还说他还演过什么电视剧,是哪个院校毕业的。我则强调“梅菲斯特那位演得太NB了,谁知道梅菲斯特啥样,就他那样!”其实浮士德只那缓缓地登场就把我拴牢了:一个身体微躬、满眼沧桑的老去读书人,穿过时间的长廊,一步一步走经你的脉搏,走近你的内心。天真少女玛格丽特,以陶醉春日、摇曳春风的花儿始,以接受最后审判而化作一座受难雕像终,表演跨度不可谓小。演员的出色表演当然都有着来自舞美、灯光、音乐以及导演在天之灵的强大支援。
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冒充剧评人了,赶紧打住吧。
2024年11月4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