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缸老玉米粒。正在解读涉县古碑文。你了解涉县的历史吗?欢迎关注留言,转发分享!期待您提供古碑文资料,一起探寻背后的故事!微信号:tjlyg6985
明万历四十五年
增修涉县志后序
涉县的县志在前代就已经失传了。自从晋朝的李公担任涉县的县令开始,他便广泛搜集历史典籍,以备修撰县志所用。后来,刺史受庵先生以及几位有声望的才俊,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编纂,县志这才初具规模。
又过了二十年,关中的任侯,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每次聚会都会询问当地的掌故,品评古今之事。现在,他即将因政绩卓著而升任他职,于是,他欣然邀请小鹤等诸位君子一同修撰县志,并让我这个不够才学的人也参与其中,还让我为县志写序,我怎敢推辞呢?
我听说,县志就如同史书一样重要。以前,孔子在修订史书时,对于不确定的事情都会存疑阙如。我想,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一定会对古今的变化感慨万千。然而,如果只有注解而没有新的记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信息很容易就会湮灭无闻。
后来那些执笔写史的人,如果只听信传闻,不加以考证,就会以讹传讹,那么,他们传述的历史还能让人相信吗?这大概就是任侯如此热心于修撰县志的原因吧。
任侯在担任涉县县令期间,首先提倡孝悌节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接着,他又修建了迎春亭,以鼓励农业生产。他看到土地贫瘠、干旱肆虐,便捐出自己的俸禄,开凿渠道进行灌溉。
今年,其他郡县都遭受了蝗灾,但蝗虫却没有飞入涉县境内。他的清廉公正使得县境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外,当朝廷派来收租税的使者对百姓进行重重盘剥时,任侯挺身而出,向有关部门据理力争,最终废除了那些不合理的诏令。他所做的这一切,大多都是为了涉县的百姓请命,他对百姓的关怀,简直就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无微不至。
由此看来,在这二十年间,任侯搜集遗漏、弥补不足的事迹,简直是不胜枚举。县志修撰完成后,既简略又详细,既纠正了错误又杜绝了虚假,经过重新订正,史籍已经相当完备。
任侯对此一定感到非常满意,而我这个涉县人也为此感到庆幸。能够重视涉县的是任侯,能够重视任侯的是涉县的百姓,而能够用文字记录这些事情,使得任侯与涉县相互尊重的,则是诸位君子。
因此说,山川、疆域的记载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而名宦、人物的记载则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修订。这就像大自然要激荡万物,就不得不借助四时五行的变化一样。
因此,刘侯诚恳地邀请诸位博学多才的人,并命令我写下这篇序言。我对此既感到恭敬又感到恐惧,不敢推辞。我想,山水的灵气孕育了杰出的人物,而人物的善恶又传播为社会的风气。
涉县虽然地处偏远,但它同样受到上天和四时五行的制约。杰出的人才和科举高中者虽然不是每代都有,但谁说现在没有,古代就一定没有呢?又怎么能断定他们以后一定不会出现呢?一粒芥子虽小,但也能反映出须弥山的宏大。那些观察社会风气的人,又怎么能因为涉县只是一个小地方就轻视它呢?
于是,我翻开县志的地图,询问各地的名胜。与大国相比,涉县确实像是一幅烟波浩渺的小景。然而,这里也有敢于在朝廷上直言不讳、据理力争的贤人,如王、李等诸位名人的姓名,足以光耀史册。这就像是一幅烟波小景中,也有神龙在其中出没一样,因此,涉县的历史是不能被忽视的。
于是,县志中记载了城墙的修缮、符合祭祀礼仪的建筑、自然灾害、有实际政绩的官员,以及那些值得赞扬的孝义节烈之士,哪怕他们只有一点值得称道的事迹也被记载了下来。
然而,对于那些没有经过表彰的人也进行了记载,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等到表彰之后才记载下来,那么就会有很多值得记载的人被遗漏了。而且,从表彰到再次有人执笔记载,可能又要经过数十年的时间。将来如果有人继续修撰县志,以继承诸位君子的遗志,并颂扬任侯的遗爱不衰,那么,这部县志就足以作为历史的见证了。
万历四十五年八月吉日
湖广德安府同知、前广西永宁州知州、涉县人李熠谨撰此序
明万历四十五年增修涉县志后序
湖广德安府同知前广西永宁州知州邑人李熠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