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锦丽推出「共产主义经济计画」,美国经济学界与智库经济学家一片批评声,可惜在大报当中,只有《纽约邮报》采访了这些智库经济学家,《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对此要么从民主党的立场报导,要么就轻描淡写。就连哈佛大学著名的经济学教授葛列格·曼昆(Greg Mankiw),也只能在他的博客中批评贺锦丽的经济政策。这位教授在博文《贺锦丽女士需要一些经济学家》(Ms. Harris needs some economists,August 18,2024)中给出了两点猜想::一是贺锦丽团队没有受过经济学博士训练的人;二是提到布赖恩·卡普兰(Bryan Caplan)那本著名的《理性选民的神话:民主国家为何选择糟糕的政策》(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cies,2007年)。第一点当然是说贺锦丽竞选团队中缺乏懂经济学的人才,第二点拐了个弯,其实就是想说选民的短视、缺乏经济学常识,哈哈团队吃定了这点,因此推出这个胡闹的经济计画。这本《理性选民的神话》值得一读。这本书着重谈的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受到民情的影响。本书作者卡普兰提到选民「反市场」、「排外」、「创造就业」、「悲观」等四种偏见,并解释这些偏见如何影响政策——这本书出版于2007年,那时奥巴马还未崛起。自奥巴马成功的引进大批索马里移民与中东穆斯林移民、并让民主党全党接受开放边境迎接非法移民,在美国政府、军队、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lgbtqi+这种进步文化为核心的DEI系统,因此选民的偏见不再包括排外,而成为以肤色(种族)、性别为识别码的新身份政治,这次美国左媒一致强调的「贺锦丽优势」就是肤色(族裔)与性别。民主的缺陷,就是人性的缺陷。民众喜欢听政治人物的八卦与小故事,尤甚于研究政治与政策。政客的明星特质容易吸引普罗大众的目光,短期见效的政见更是投选民所好。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82%的民众都知道老布希的狗叫什么名字,但不知道老布希与克林顿都赞成死刑;2000年,小布希的竞选团队,要求小布希不要与民众谈经济,只谈恐怖主义造成的恐惧与年少轻狂的救赎——以上这些,就是卡普兰归纳出的选民特质。民主党的选举团队深谙选民的弱点,2008年,奥巴马主打不畏艰难的改革形象与非裔身分,以没有具体说明方向的Change疯魔了选民;2020年,拜登则将自家儿子吸毒的不幸故事化作慈父对天下吸毒父母的同理心;如今哈哈的优点,就是身份制强调的非、印少数族裔与女性。以上所有这些,都是选民朗朗上口的故事,但都不是真正的政策。比如拜登实践了他的大部分极左竞选承诺,打开边境放入非移、加大政府对绿能的投资、在全国推行青少年变性,但他的支持者有人因过得不好,却不去思考原因为何,只责备拜登未履行竞选承诺。今年美国大选中民主党选民的表现,都提醒人们《理性选民的神话:民主国家为何选择糟糕的政策》并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