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听过心理学上实用率很高的一个定律:踢猫效应。 这个定律大概讲的是,上司因为心情不好,在单位训斥了一名员工,这位员工回家后,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蹦蹦跳跳,心里莫名烦躁,就对着孩子一通训斥。 孩子感到委屈,这时家里的猫跑了出来,他便发泄情绪般踹了猫咪两脚。 猫受到惊吓跑了出去,孩子去追猫,正巧遇到一辆车路过,司机为了躲开小猫,却不慎撞到了路边的孩子。 这就是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和发泄方式,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样的情况在家庭关系中,也十分常见: 父亲的长期缺位,造成家庭付出的不对等,从而导致母亲承担过多压力,让其心中积攒了一系列坏情绪。 当坏情绪堆积到一定程度时,便需要一个宣泄口倾倒。 而这份“情绪垃圾”的最终接受者,往往正是家里最弱小的存在: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下,孩子常年遭受着太多心理创伤,精神世界的那根绳子也会一碰就断。 有句老话说得好: “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父懒则母苦,母苦则子惧,子惧则家衰,家衰毁三代。”
一个家庭最大的远见,就是父母不透支情绪,孩子不消耗能量,共同托举出美好的未来。
01 高配陪伴的爸爸 是家庭关系稳定的关键因素 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过一个观点: 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也就是说,在每个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几年,家庭所给予的安全感,就是促使孩子完善人格的关键因素。 一个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对待亲人的态度,都在时刻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三观和认知。 之前听朋友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她上初中起,父母似乎就一直在争吵中度日,为了大事争执不休,为了小事也会闹到不可开交。 早年间,她父亲忙于赚钱,每天在外奔波劳碌,母亲便任劳任怨,承担了家里的琐事,一边照顾着老人,一边悉心养育儿女。 一开始母亲对这样的分工,对于父亲在这个家的缺席,也能表示理解。 后来,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父亲的生意上没那么忙了,没想到回家的次数却比以前更少了。 他每天不是约着一群朋友去喝酒唱歌,就是在麻将桌上叫不回来。 母亲一个人既要做家务,又要照顾家人,尤其是老人生病住院的那段日子,她还要每天在医院和家两头跑,长此以往感到身心俱疲,心里的怨气也越攒越多。 母亲想和父亲好好沟通,希望对方能换位思考,但父亲要么沉默,要么选择逃避,躲着不回家。 久而久之,精神上的负重,让她的母亲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对着她和弟弟抱怨不休,为了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 而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她,时常觉得恐惧和不安,不管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对于家庭始终缺一份安全感和归属感。 弟弟变得十分叛逆,学习上开始摆烂,时常逃课跑去网吧打游戏,还多次提出要辍学的想法。 著名心理疗养师海灵格曾谈到:“一个家庭中,首要的是夫妻关系,其次是亲子关系。” 在很多家庭中,当夫妻关系一步步走向崩塌时,亲子关系也会摇摇欲坠。 父亲的长期缺席,让家庭中的付出不再对等,时间久了,就容易压垮母亲的身心。 家庭的失和,长久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从而影响一生。 导演李安曾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时感慨道: “家不是片场,回到家里,家务还是得做。” 因为他深知,事业不是人生的全部,经营好家庭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作之余,他就会待在家里,给家人做饭、洗碗,打扫家里的卫生,还会陪妻子逛菜市场,关注儿子的成长。 正因为有这份体贴和相互付出,他和妻子结婚40年,依然恩爱如初、不离不弃。 他们的儿子在这样温馨和睦且有爱的家庭中长大,自然成长得十分出色。 谈到自己的家庭,李安坦言称: “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
你每天还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某个标准,因为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爱的缺位,母亲的痛苦,家庭的失和,往往就是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的导火索。 一家人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生活态度、品行举止,就是孩子最直接的镜子,引导他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家庭关系不融洽,孩子也会从中学到冷漠、暴力的待人方式,在通往未来的路上越走越偏。
父母感情稳定,家庭其乐融融,孩子的内心也会种满阳光,对待学业和生活都会更加积极向上。
老话说得好:“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同理。一个人赚的钱再多,都填不上家庭分崩离析时的悲哀。 有远见的家庭,都是一家人齐心协力,父亲和母亲共同努力,托举出孩子的美好未来。
02 精神富足的妈妈 是孩子成长重要的能量源头
最好的家庭教育: 停止内耗,做好榜样,负责到位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