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学生听书(ID: tingshu2018)
教育孩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继续提升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文·马歇尔说过: “当我们种下的花没有我们预期的长得那么好时,我们不应该怪花,而是从自己的种植等方面寻找原因。”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世上没有笨孩子,只有被“懒”拖垮的孩子
“小城小学开始时成绩其实挺好的,我管的也比较严,但是身边人都说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要让他玩,所以后来我就不太管了。 结果他现在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只想着玩,我真的很后悔。”
克雷洛夫说:
“天赋如果无益于人事,必将一天天衰弱,天赋若被懒惰所左右,那么再旺盛的事业心,都没有任何指望。”
02 12-14岁,初中阶段:多陪伴
青春期的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对很多家长来说,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就有无数的抱怨: “敏感、叛逆、难管、不听话,不和家长沟通,动不动就离家出走……”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青春期就是孩子一切问题出现的根源吗? 并不是,教育专家陈瑜就曾说过: “不要把孩子的问题甩锅给‘青春期叛逆’,不是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然要叛逆的。 如果他的个人成长没有被压抑、内心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他与教育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那他还有什么叛逆的必要呢?”
之前曾在网上看过一个网友的故事。 上初中时他迷上了电子游戏,经常和朋友约着去网吧,一玩就是一宿。 这就导致他白天上课时根本提不起精神,学习成绩就此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只能是打骂他,试图用父母的权威压制他。 但他当时正是青春期最叛逆的时候,非常讨厌父母的这种打压教育,他们越是不让他玩,他就越要去。 他说,当时的想法就是:“大不了再挨一顿打呗,有本事就打死我。” 但突然有一天,父母不再和他硬碰硬了。 他们只是做好饭,然后叫他吃饭。 饭桌上也不再谈论他的学习,只是谈论着近期遇到的趣事。 时间久了,他反而不适应了,甚至开始反思自己。 他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我就是觉得打你骂你也没用,你反而更叛逆。 我也想开了,成绩下降就算了,只要你不学坏就行。” 结果这之后,他反而开始改变了,因为他感觉到了这种转变中暗藏的父母深沉的爱。 他不想自暴自弃了,不想让父母失望,想变成父母的骄傲。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写到: “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 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即使他们表现得再坚强、再高冷,也不过是面上的伪装,他们的每一次远离,都是为了靠近。 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只有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理解和陪伴,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作家饶雪漫说过: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陪他们做好这3件事,才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危险时期。 1.学会控制情绪。 能够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父母应该教会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厌学情绪,还是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找到情绪产生的根源,积极的去应对和解决。 2.锻炼抗压能力。 初中的压力虽然大,但还没有高考那般巨大。在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是最合适的,教会他面对失败,不惧挑战,只要努力了,即使不成功也是一种成就。让他有更大的信心和毅力去对抗未来更大的风雨。 3.懂得处理感情。 青春期春心萌动很正常,父母若是过度干预,反而会促使孩子为了反抗父母去早恋,影响学习。 父母可以和孩子好好谈谈,告诉他早恋的危害,让他明白最好的感情是双方共同努力去达成目标,若是能考上同一所大学,再谈也不迟。
“不要把孩子的问题甩锅给‘青春期叛逆’,不是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然要叛逆的。 如果他的个人成长没有被压抑、内心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他与教育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那他还有什么叛逆的必要呢?”
“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 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03
15-17岁,高中阶段:懂放手
不懂放手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知乎上有个提问:
“你怎么看待父母那些‘为你好’的行为?”
底下有个扎心回答是这么说的: “当他们以不要和坏孩子玩为由,赶走了我最好的朋友时,我失去了友情; 当他们小时候不管我把我丢在老家,高中却突然把我从爷爷奶奶手中夺走时,我失去了亲情; 当他们强逼着大学刚毕业的我,嫁给那个他们认为的好男人时,我也没有了爱情。 我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在他们的手中被肆意玩弄,若有来生,希望永不相见。”
哲学家弗洛姆说: “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在这种充满控制欲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成长为积极阳光的孩子。 他们可能表面看起来正常,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 看过一则心理咨询师分享的案例。 来访者是一个高中女孩,曾经好几次爬上学校的天台。 她的父母带她来做咨询,结果刚坐下就开始吵架,内容是“什么是幸福”。 父母的回答是:“吃饱穿暖就是幸福。” 女孩一下就崩溃了: “怪不得你们总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原来你们的理解是这样的,可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让你们平等尊重地对待我。”
她说完后,父母直接反问: “我们哪里不尊重你了?我们民主的要命,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自己做决定,你还想要怎样?”
女孩说: “你们是让我做决定了,可一旦那不是你们想要的结果,你们就会说服我改变,不过是名义上好听,就是假民主。 我早就知道了,所以给的都是你们想要的答案,但那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不是我的生活。”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想走的路,有自己想过的生活。 他们不是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也不是父母攀比炫耀的资本。 不懂放手的父母,永远养不出独立优秀的孩子。 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应该是给予他们建议,为他们讲清利弊,并支持他们的选择。 易中天的女儿上高三时,曾问过他自己以后应该选什么专业。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女儿: “我虽然是博导,但你必须学会自己选择。” 哪怕女儿追问,他也没有给出具体结果,只是说: “我的意见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体系’。 ‘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优势原则,创造原则,利益原则。 ‘三维坐标体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 参考这些,再结合你可能的考分,就能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最终,女儿根据他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同济大学的设计专业。 作家安娜·昆德兰说: “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
不会爱孩子的父母,才想要掌控孩子,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做到了这3个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 1.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 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参观大学校园,了解大学的各个专业,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要给出结果。 让孩子根据自己兴趣去设定目标,这样也能调动他学习的热情,让他愿意为了目标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放手让孩子大胆试错。 人生那么长,错了又何妨。孩子犯错并不可怕,那是他们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教会孩子正确面对错误,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3.放手让孩子独立生存。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终究是渐行渐远的。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为他遮风挡雨,而是教会他独立生存的能力,包括基本的洗衣、做饭等,也包括与人沟通、为人处世等。让他在离开父母后,依然可以过得很好。 ▽ 《海边的卡夫卡》中有这么一段话: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如果水质过差,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
教育孩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继续提升自己。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就是拥有愿意为他们改变的父母。 点亮“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把握住这“黄金九年”,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遇见。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知乎上有个提问:
“你怎么看待父母那些‘为你好’的行为?”
“当他们以不要和坏孩子玩为由,赶走了我最好的朋友时,我失去了友情; 当他们小时候不管我把我丢在老家,高中却突然把我从爷爷奶奶手中夺走时,我失去了亲情; 当他们强逼着大学刚毕业的我,嫁给那个他们认为的好男人时,我也没有了爱情。 我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在他们的手中被肆意玩弄,若有来生,希望永不相见。”
“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怪不得你们总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原来你们的理解是这样的,可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让你们平等尊重地对待我。”
“我们哪里不尊重你了?我们民主的要命,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自己做决定,你还想要怎样?”
“你们是让我做决定了,可一旦那不是你们想要的结果,你们就会说服我改变,不过是名义上好听,就是假民主。 我早就知道了,所以给的都是你们想要的答案,但那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不是我的生活。”
“我虽然是博导,但你必须学会自己选择。” 哪怕女儿追问,他也没有给出具体结果,只是说: “我的意见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体系’。 ‘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优势原则,创造原则,利益原则。 ‘三维坐标体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 参考这些,再结合你可能的考分,就能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如果水质过差,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