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父母?父母何为?

教育   2024-11-26 21:20   中国  



“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职业就是父母”。我曾和许多父母一样有过类似的感慨。


曾以为“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自己想怎么折腾都行,反正人生是自己的”。


可为人父母呢?我可以刷手机,孩子那么小,可以像我一样刷手机吗?我可以维持自己的不良习惯,可如果这些不良习惯影响了幼小的孩子,这是多大的罪过呀?我对待事情的肆意妄为,生活会给我反馈;可我对待孩子的肆意妄为,影响的是另一个生命,尤其是自己最爱的生命时,自己如何能接受?


曾经的自己以为,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生两个可爱的孩子,自己的人生就完成了大半的征途;等到我按照这个意愿成为了一名妈妈之后,才发觉成为母亲才是自己人生征途的真正开始。


“身为父母,我们不仅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生命、生活和日常,还要搞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只有父母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规划,我们才不会稀里糊涂地伤害自己的孩子。”


从我因为亲子关系开始反思“母亲”这个角色,从我因为反思加入DE父母特训营公益课程,到今天已经历经1700多天,到底“何为父母”?当我们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李巧灵

河南大学 教授

运动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DE父母特训营卓越学员(0-9期)


01
计划成为父母,我们在思考什么?


每个生命的诞生、成长,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原生家庭,来自父母。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从出生的近300克,到7岁的接近成人脑容量,是每个人一生重要的发展时期;我国的传统俗语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而这个观点也已被心理学用科学的数据论证过。假如说每个人的一生用“人格力、学习力、生存力”来衡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来自家庭的影响要远远地大于社会、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当我们计划成为父母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块沃土,我们把土壤培育成什么样,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影响孩子成长的主体在家庭、在父母,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我和先生2008年走进婚姻,2010年计划要孩子,我们关于生养孩子的观点都是从书本上学习来的。和大多数新手父母一样,第一个孩子我们是战战兢兢的按照书本、专家的观点来养育,专家、书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生怕一个步骤出错帮孩子给养坏了。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书本、专家的观点太过繁杂,让初为父母的我们经常举手无措,试试这个观点?试试那个观点?试来试去的结果是忽略了孩子本身。当我严格按照书本、专家的建议养育王子到8岁的时候,就遭到了王子的反抗,他喊“每天好压抑,人生好无趣。”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认真思考“何为父母?”“父母何为?”因为专家告诉我们,孩子出问题根源一定在父母身上。可是,我们是按照书本和专家的建议在养育孩子,为什么会行不通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也就是说,我是从2020年开始脱离开书本、专家的指导,向外寻求帮助,尝试想找到问题的根源之所在。机缘巧合下,我加入了DE父母特训营第一期公益课程,主讲人付大一上来就教我用本质思维,提升自己的认知,让我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生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让我明白身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主体是孩子;不是父母要怎么做,而是孩子需要父母怎么做……看着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陷入到了8年抗战之中。


02
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心理咨询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靠“能量场”的,也就是靠你这个人的认知思维与行为,而不是靠“说教”。所以,孩子的成长,更多是受到父母能量场的影响。现在,好多不同领域的专家观点在告诉我们,只要夫妻关系稳定和谐,亲子关系沟通无障碍,孩子的成长都是未来可期的。这也应该是对“父母何为”指明了方向,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因为看到社会的片面报道,听到互联网发出的片面言论,就生出不该有的妄念、贪念,不管我们是什么状况,就贸贸然的生出很多对孩子的期待和贪念;从而对孩子生出控制、压迫之心,只为实现自己的私欲。似乎,无论父母是怎样的人,只要给孩子压力陪着孩子卷学习,每个孩子都可以考试前几名,每个孩子靠努力学习都可以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妄念在我的身边还真的有好多人都有。他们都认为,只要父母足够努力足够重视足够支持,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精英;似乎,孩子喜欢什么?孩子想要什么?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变得“优秀”,能够成才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的妈妈。



从2020年3月份开始,跟着DE父母特训营的学习,让我学会看问题要从本质出发,身为父母要学会认真观察孩子需要什么?才明白,想让孩子做到的,身为父母必须先做到,孩子自然就可以做到。身为父母,到底该如何陪伴孩子的成长呢?做自己最简单。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大概率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期待孩子有更好的表现,那么,父母就要从自己下手,先让自己做出改变。曾经的自己,是一名既要、又要、还要的妈妈,内心有诸多的恐惧和焦虑;可我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阳光、自信、积极。那么,从2020年3月开始,我就跟着DE卓越父母特训营开始修行自己,每天都在朝着健康、快乐、阳光、自信、积极的方向努力。


经过近5年的学习,通过不间断的修行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随着我的变化,孩子开始感受到妈妈的不一样;比如,从摔了他的手机到几乎一周一次的道歉信,从看着他的日常表现总要给与评价,到不再询问只是听他讲什么;从妈妈想让他做什么到妈妈支持他想做什么……异常艰辛的五年,我走过来了,孩子也逐渐成长为健康、快乐、阳光、自信、积极的样子,身边的家人和亲戚都感觉不可思议,曾经那个事事都要询问妈妈,胆小谨慎的男孩子不见了;现在站在大家面前的是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大男孩。


这些变化,就是因为妈妈变了,家庭氛围变了,孩子也变了。


03

孩子长大了,父母该何为?


从王子进入12岁开始,我就在逐渐淡出他的日常生活,开始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前行。今年的南京教育理想国活动上,正在牛津上学的付尧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她说“孩子都是愿意回家,愿意和父母有链接的;关键是父母能不能听懂孩子在说什么?能不能看懂孩子在做什么?”付尧的这句话一下子惊醒了我。


王子立卓


身为父母,我们不能看着孩子长大了,开始追寻自己的人生,我们就开始准备流浪四方啦!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要一起和孩子共同去经历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和孩子的链接不间断,孩子才能从父母这里找到闯世界的支持和依靠。我们不能成为孩子打电话回家时,只会问孩子“吃了吗?冷不冷?学习怎么样?朋友怎么样?”我们要与孩子同步,知道他在想什么,知道他在做什么,我们要一直在一起。如同付大在九期一阶课程中所讲,我们不单要成为自己,我们还要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丰满更丰盈,才能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世界。


觉察自己的当下,我现在还达不到每天被梦想叫醒的状态,自己的私念、杂念、贪欲还很多,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清晰、可执行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余生,我要继续修行,努力让自己超越自己,成为一名人生目标清晰的妈妈,每天都争取让梦想把自己叫醒。想象着孩子们看着我喜欢的小眼神,想象着自己看自己欣赏的小眼神,想象着先生看着我羡慕的小眼神,哈哈~孩子大了,父母就该这样为!



来最高能的教育盛会,见证许多优秀家庭,邀您一起走进真教育的本原生态圈—— 第12届全球青少年未来领袖论坛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


明教育
本质、实用、前瞻。直击明相,追求真理。 摒弃功利,知行合一。 真心做真教育, “只要磕不死,就往死里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