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满溢书香浓
嘉宾满座收获多
11月22日
恰逢小雪节气
一场以“家在沈阳”为主题的读书会
在新华书店马路湾店温暖举办
哪些嘉宾来到了现场?
荆绍福:著名文史专家、沈阳市档案馆原馆长
周维新: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沈阳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
胡静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
孙桂琴:辽宁省学雷锋先进个人、辽宁最美退役军人、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
黄文兴:军旅作家、书法家、中国散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
吴 限: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辽宁日报高级记者
柯晓宾: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巾帼奋斗者、高铁信号“调琴师”
邓永久:全国劳动模范、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初春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剪纸技艺传承人 孙世超:沈阳玖伍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俊峰:新华书店马路湾店经理、旧笺墨华博物馆馆长
杜一鸣:《晚晴报》社社长、总编辑
李千惠:青年朗诵家、辽宁延安文艺学会朗诵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有哪些温情动人的瞬间?
现场,李千惠朗读了三本书的经典篇章,这三本书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沈阳的历史文化。
《发现沈阳——新闻背景里的历史与文化》由吴限著,书中一段文字着重介绍了现场嘉宾周维新的父亲周铁衡的艺术成就。吴限在现场说道,周铁衡是辽沈地区难得一遇的通才,无论是文学、书画、篆刻、收藏、医学等多个方面周铁衡都颇有建树。如书中所写:“就篆刻艺术来讲,周铁衡在某些方面曾被齐白石认为超过了自己。”吴限说:“把周铁衡这样的重要人物记录下来,是一个媒体人、文化人的自觉,也是义务。”
吴限介绍说,多年来周维新默默无闻收集父亲的作品,赓续父亲的遗愿为沈阳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实在让人敬佩。
谈到父亲,周维新几度动情落泪,“父亲一直以古人六艺标准来自我要求。”周维新说,“自闢门户,霸才雄笔两无伦。这是我给先父的撰联。”
沈阳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沈阳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沈阳文史馆馆员初国卿写的《在水之阳》介绍了沈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荆绍福、黄文兴就沈阳的古今历史和文化积淀展开了探讨。
荆绍福介绍说,沈阳有11万年的人类活动史,7200年的人类部落史,2300年的建城史和近400年的都城史。这是东北第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关于今后读书会的发展,荆绍福信心满怀,他建议,今后这样的读书会可以走进校园、走进企业,定期开展,让读书会成为传播沈阳历史文化的有效方式。
黄文兴说:“我是山东人,但来到沈阳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了,沈阳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黄文兴现场发出号召,大家应该像本次分享会的主题“家在沈阳”一样,要努力凝聚力量,助力沈阳文化与经济联袂唱戏共同发展。
《芝麻开花——沈阳文学七十年精粹》书中关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雷锋精神的篇章激发了胡静琴、柯晓宾、邓永久等劳动模范的热烈讨论。
他们身处不同岗位,却都有一颗奉献的心,用身体力行为沈阳的发展振兴做出贡献 ,用“劳模精神”诠释着沈阳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孙桂琴娓娓道来她和雷锋的故事,她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宣讲雷锋精神的工作上,当问到年过七旬的她要做到几时,她说道,她会让白发和红领巾一起飘扬。
此外,现场还有初春枝的剪纸技艺展示,展现了沈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孙世超和马俊峰,代表协办单位,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在今后推动全民阅读、传承城市文化方面他们也将继续做出贡献。
《晚晴报》社社长、总编辑杜一鸣说,“家在沈阳”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同时为沈阳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更激发了广大市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城市发展的美好憧憬,我们要努力把这一读书会主题坚持做下去。
“家在沈阳”
温暖启航
下期精彩正在蓄力中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