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 大寒

文摘   2025-01-20 22:20   河南  


节气介绍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这个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


 


物候现象


一候鸡乳是指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是指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是指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传统习俗

大寒迎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即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这节气期间,人们往往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
蒸煮糯米饭: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多数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
尾牙祭: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祭灶神:大寒时节,人们会祭祀灶神,祈求家庭平安和顺利。祭灶神的习俗源于古代对火的崇拜和敬畏。在古代,火被认为是神圣而神秘的,能够驱邪避灾、带来吉祥。
数九:“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今年大寒节气始于“数九”中的“四九”第四天。“数九”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气候的变化和规律,还寄托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向往。



结语

大寒到,春始近,一年终章,值此轮回,春日可期,绚烂可待。愿你我:岁末,成新始;诸行,皆圆满。


编辑 | 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网络发展中心

海报 | 霍

校对 | 高嘉瑜 刘思辰 赵咏颜
校审 | 谢金哲
排版 | 杨钰婷

东林经管团委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