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春节出去旅游,可同事订的机票比我这个老客户便宜好多,这太不合理了。” 上班族小陈无奈地抱怨。同样,经常打车的赵先生也发现,“相同的路程,我打车费用比新注册的朋友要贵一些。”
近期,“大数据杀熟” 话题持续升温,众多消费者在各类线上平台消费时,都遇到老用户价格高于新用户的问题。1月8日,记者采访了多名消费者、相关平台及业内专家,为大家揭开“大数据杀熟”的面纱。
究竟什么是 “大数据杀熟” 呢?简单来说就像 “看人下菜碟”。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依据用户身份、浏览习惯、使用设备、消费历史等多维度信息,构建用户画像,进而实施个性化定价。
在马尾工作的赵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某出行平台的遭遇。长期使用该平台打车的他,某天着急出门叫车时发现,相同行程、同一时段,自己账号显示的价格比新注册的同事账号高出了许多。
赵先生起初以为是高峰期动态加价的差异,但经过多次不同时段的对比,发现只要是自己的账号打车,价格总是偏高。“同样的路程,同样的车,就因为我是老用户,就要多花钱,这太不合理了。”赵先生无奈地表示。
另一位消费者张女士在某在线教育平台购买课程时也有类似经历。她一直关注平台上的一门外语课程,价格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偶然间,她用朋友从未注册过该平台的账号查看,发现同样的课程竟然有大幅优惠,优惠后的价格比自己看到的低了近300元。
不少市民表示, 面对“大数据杀熟”,有的消费者尝试通过使用不同设备登录平台、频繁切换网络IP地址等方式,试图规避平台的“特殊定价”;还有的消费者养成了购买前向身边不同账号的朋友询问价格的习惯,以此对比价格高低。
针对这些现象,记者联系了相关平台。某知名打车软件客服回应称,平台严格遵守公平定价原则,不会故意针对老用户抬高价格。不同账号出现价格差异,可能是因为平台针对新用户开展了特定的拉新优惠活动,老用户不符合活动条件;同时,不同账号所获得的优惠券、红包等福利不同,也会导致最终价格不同。
某在线旅游平台工作人员解释道,酒店、机票等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极大。例如,旅游旺季时酒店房间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涨;而在淡季或有新的房源上线时,价格可能会下降。此外,平台上的不同供应商给出的价格也可能存在差异,消费者看到的价格不同并非因为“杀熟”。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吴春琼老师表示,从行业实际情况来看,“大数据杀熟”现象确实存在。商家基于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认为老用户对产品或服务有一定的忠诚度,因此在定价上可能倾向于从老用户身上获取更高利润。同时,部分平台在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时,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导致了这种不公平定价现象的出现。
“建议消费者,在进行线上消费时,要养成多平台比价的习惯,不要局限于单一平台,可以同时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进行价格对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此外,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尽量减少在不必要的平台上注册账号,避免过度授权平台获取个人信息。”吴春琼表示,要记得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历史记录等,降低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杀熟”的可能性。
对此,马尾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遭遇“大数据杀熟”,应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如订单截图、价格对比截图等。可以先与平台客服进行沟通,要求平台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若与平台协商无果,消费者可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提醒广大市民,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平衡平台的商业利益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市民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应对,让数字消费环境更加公平、透明。
记者:李硕 文/图
编辑:郭颖 张桂芳
监制:江祖锋 蔡勇
马尾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
“马尾的事儿”微信公众号、海峡时报、马尾新闻网、“马尾的事儿”抖音号、“马尾的事儿”微信视频号、“马尾的事儿”华人头条号、“马尾的事儿”人民号
点击下方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抖音号用抖音扫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