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周末是各类安全事故事件的高发期,请家长朋友们务必做好孩子的监管守护工作,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防电信网络诈骗
家长与学校、老师的沟通过程容易被骗子利用,实施诈骗,以下骗术请家长们务必擦亮眼睛,高!度!警!惕!
骗术一:“班级群假冒老师收费”
诈骗分子常在开学期间混进班级群,进群后“潜水”一段时间锁定班主任老师的身份并摸清生活规律,随后克隆班主任或老师头像和昵称,随后在班级群假冒班主任或老师发送有关“学校收取学费、资料费、班费”“充饭卡”等缴费信息,以骗取钱财。
案例:厦门一女士在自己女儿幼儿园刚组建的班级群里收到“班主任”发来的一条缴费信息:
一开始,这位女士看到发信息的微信头像和昵称与自己女儿班主任都是一样的,便赶紧查看起“班主任”发送的信息。而就在她查看的同时,已经有不少家长回复“收到”,而且一个叫“迪”的家长第一个发了微信红包。看到这时,也就没过多核实,赶紧在群内发送了微信红包。发完红包之后,发现自己的微信红包马上被领取了,但领取的人却不是发送缴费信息的“班主任”,而是自称“家长”的“迪”!之后,几个发微信红包的家长都发现自己的红包都被“迪”领取了,而且“班主任”和“迪”都退群了。与真实老师核实后,才确认自己和另外三个家长是被假老师和假家长骗了。
骗术二:“您有一笔助学金待领取”
诈骗分子常以教育部门或慈善机构的名义,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学生,声称有助学款或捐助款需发放,但因系统问题无法直接到账,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或者要求缴纳相关手续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骗术三:“冒充同学借钱应急,骗取钱财”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盗取QQ号等社交账号,并了解摸清账号所有者的人脉关系。锁定受害人后,诈骗分子便会冒充受害人的同学等,以“朋友出车祸”“酒后斗殴”“家人生病”等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上,从而实施诈骗。
防诈安全提示:
1.明辨信息真假。在家长群(班级群)里,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要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与老师、孩子、学校等多方、多次核实,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牢记“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2.保护隐私信息。个人和孩子的隐私信息尽量避免发在家长群或者其他公开的网络平台上。
3.网络交友须谨慎。网络平台新添加的好友,务必先核实对方身份;教育孩子不随意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更不与网友私下见面。
4.远离网络诈骗陷阱。明确告知孩子出租、出借、买卖个人手机卡、银行卡的风险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教育孩子远离刷单、赌博等违法活动。
5.注意网络言行。提醒孩子上网不攻击、侮辱、诽谤他人,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若遭受网络欺凌,应及时寻求家长帮助。
二、其他安全提醒
(一)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乘坐正规营运车辆,乘车按规定佩戴头盔,系好安全带,下车时先观察,缓开门;未满12周岁不骑行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行电动自行车;拒绝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等危险驾驶行为。
(二)防溺水:家长做好看护,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遇险科学施救。
(三)防人身侵害:教育孩子减少外出活动,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由家长接送,不单独外出,不私自到同学、亲友家玩耍、留宿,外出时教育子女不走偏僻小道,要走大路并做到3人以上结伴而行,在路上遇见陌生人不搭话,不随意听信别人的话,防止人身受到侵害。
(四)防自然灾害:要关注天气信息,监督孩子在极端天气不外出;不在大树及高大建筑物下避雨;不去河滩等地理位置较低的地方;高温天气,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
(五)居家安全:不把未成年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注意防火、防骗、防盗、防抢;收好家中危险物品,做好阳台、窗台、楼顶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向楼下抛扔物品。
(六)食品安全:不随意采食和买卖野生菌,到正规市场、商店购买食物,不喝生水,不吃新奇野果野花,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勤洗手,多消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及时催吐并立即就近就医。
(七)心理健康:高质量陪伴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陪孩子一起广泛阅读,锻炼身体,培养有益身心发展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积极表达情绪和感受,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八)预防传染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传染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遵医嘱按需接种疫苗,建立防疫屏障;保持居住环境整洁,空气流畅;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做好防护,及时就诊。
来源:临沧市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