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解锁新春手工艺品,探秘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政务   2025-01-30 20:00   黑龙江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千年文化的传统佳节,若缺少了手工艺品的装点,便如同画卷失了色彩,佳肴缺了调味。记者走访时发现,有一些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让年味儿在每一寸空气中弥漫开来,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温馨注脚。
极具地域特色的翠花小妹、憨态可掬的漠河雪人、灵动俏皮的蛇宝宝、充满民族风情的撮罗子以及优雅的麋鹿……一款款独具匠心的文创沙画冰箱贴不仅将大兴安岭独有的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等元素与冰箱贴巧妙融合,更采用了历史悠久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

琳琅满目的沙画冰箱贴,以缤纷色彩与细腻沙艺,备受欢迎。

走进王丽的沙画工作室,她正专心地忙着手里的作品,细致勾勒出每一个图案的轮廓,待轮廓勾勒完成后,再将色彩缤纷、晶莹剔透的颜料小心翼翼地填充其中,每一种色彩的搭配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呈现出最完美的视觉效果。

“早在2024年10月份,我就开始了图案设计和打板的工作。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打磨,如今已经成功推出30多款采用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的沙画冰箱贴,目前一共制作了将近1000份。”加格达奇区创意设计联盟成员王丽向记者介绍时,眼中满是自豪与热忱,“现阶段的这些冰箱贴,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其实在我的脑海里,还有数不清的创意在不断涌动。接下来,我打算根据不同的季节、节日特点,创作出更多别具一格的作品,让这份创意与美好贯穿全年,给大家带来持续不断的惊喜。”

王丽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全神贯注地雕琢着手中的作品。

春联作为春节的标志性元素,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殷切期盼,一种与传统春联不同,独具艺术魅力的丝网版画春联悄然走进大众视野。

“丝网版画打破传统春联书写的固有模式,运用丝网印刷独特的技法,将艺术创作与新年祝福相结合,每一幅丝网版画春联同样也是一件精心雕琢的版画作品。”大兴交岭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孟宪阁一边热情地向记者展示着版画春联的制作过程,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道,“我制作版画春联创作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每一年都力求突破,不断精进。第二年的时候,我尝试加入了门神元素,让春联的内容更加丰富。今年相较于去年,传统水印木刻门神纹样雕琢得更加精细,就拿这个门神花样来说,我前前后后整整雕刻了10天,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具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

独具艺术魅力的丝网版画春联为新春增添别样风情。

除了别具一格的丝网版画春联,那些造型各异的吉祥挂件同样令人眼前一亮。扇形的、圆形的、灯笼形的……这些挂件均采用丝网版画工艺制作,上面精心印上了饱含深情的祝福语,无论是 “福满乾坤”“吉星高照”,还是“万事如意”,每一句都承载着人们对新的一年最真挚的祈愿,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艺术韵味与美好期许。

除此之外,《东北民俗》系列版画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东北民俗风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旱烟袋”“上贴饼子下炖菜”……每一幅画面都是东北民俗文化的生动记录,承载着东北这片黑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透过这些画,仿佛走进那充满烟火气的东北生活。

《东北民俗》系列版画将东北民俗风情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全区各地的能工巧匠们以一双双巧手,用饱含心意的精美工艺品,传递着对新春的美好祈愿,将这份浓浓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让传统的年味在指尖绽放。

在十八站乡“鄂乡文苑”农家书屋,鄂伦春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通过现场教学和展示,向村民们传授剪纸技艺,让大家亲身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漠河市北梦编织团队运用传统手工钩织技艺,巧妙构思创意,为大树精心钩织一件件独具匠心的“新衣”,赋予树木崭新的生命与绚丽的色彩。

……

传统与创新的交融,让这些手工艺品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个新年,这些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手工艺品,成为了年味儿的承载者,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那份醇厚悠长、独具魅力的年味儿。

文/摄:全媒体记者 陶然


编辑:李春淼   责任编辑:左   源

监制:张   蕊   法律顾问:刘凤慧






大兴安岭日报
讲述兴安奋斗故事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