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大街小巷,漂亮的窗花、喜庆的春联、火红的灯笼交相辉映,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处处弥漫着热闹欢快的气息。而在这万家团圆之时,特困中心里的老人们又是如何过春节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近日,记者跟随着工作人员来到了加区特困供养中心。
为了庆祝蛇年新春,工作人员正齐心协力地挂灯笼贴春联。
刚踏入一楼大厅,记者便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高高挂起的灯笼,洋溢着新年的喜悦,盆景上挂着的“平安喜乐”小书签,随风轻摆,仿佛在诉说着美好的祝福。加区特困供养中心像是换上了一身喜庆的“新装”,活动室被装饰得五彩斑斓,充满了浓浓的年味,老人们正在这里举行新春趣味活动,玩得不亦乐乎。
“你瞧瞧大厅的春联和窗花,好看不?这可都是我们这些能自理的老人贴的!”田大爷热情地招呼着记者。自打中心建成,田大爷就搬了进来,谈及在这的生活,他打开了话匣子:“这地方真的好啊!自从来到这儿,有专门的护工照顾我们,院长和工作人员对我们就跟亲人似的,没事儿就来陪我们唠唠嗑,讲讲外面的新鲜事儿。就说今年春节吧,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看春晚,吃年夜饭,这儿就是我们的家呀!”田大爷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拉着记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其他老人们见状,也都纷纷凑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老人们围坐在摆满美食的圆桌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临近午饭时间,护工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进失能失智老人们的房间,坐在餐桌前的曹大娘高兴地拍起手来,夹起一个饺子就塞进了嘴里,吃得满嘴流油,逗笑了一旁的护工。“这个曹大娘是智力残疾,她没有子女,没有生活能力,政府把她送到了咱们特困供养中心。你看她现在的精气神儿,猜不出来多大吧,但她其实已经60多岁啦,咱们这边的护工24小时不离身,给她们照顾的那可真叫一个干净又利索!”
“我们这里照顾的都是无法自理,需要护工全天看护的老人,有像曹大娘这样政府送来的,还有救助站在巡查时发现的,他们有不少在桥洞下或者银行自助取款室住着,和流浪没有区别。咱们将他们救助回来,登报寻亲找不着亲属,就长期落户到了这儿,以后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权由咱们机构负责了。”加区特困供养中心负责人和记者介绍,按照文件要求,特困供养中心每个月都会给这些特困老人发零花钱;工作人员每周会和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们凑到一起开个“吃啥会”,根据他们的意愿定期更换食谱;每逢节假日生活用品也会全面更换一次,确保他们的生活起居干净整洁。“只要是我们中心能做到的,都会尽全力去满足他们。”
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正目不转睛地看新春节目。
今年,共有37名老人在这个特殊的“家”里共度佳节。“老人们的欢声笑语就是我们最大的工作动力!”这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心声。每一位老人脸上绽放的笑容,每一个贴心照料的瞬间,都凝聚着工作人员们的默默付出。这个特殊的“家”,因为有了这些工作人员的坚守与关爱,处处充满了爱与关怀,让这个春节更加温暖……
撰文:见习记者 李春莹
图片由加区民政局提供
编辑:杨汶琦 责任编辑:杨 芳
监制:张 蕊 法律顾问:刘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