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诗在 长安就在

文化   电影   2023-07-21 15:32   云南  

小时候,家住平房,门前一块草地,种着几竿修竹。早晨起床,我爸带着我,拎着口缸牙刷去旁边的公共水龙头洗漱,边刷牙边教我背唐诗宋词,真是修竹与清风相伴,诗词共泡沫齐飞。

晚上,老妈炒几个小菜,炸两颗花生米,小酒一喝,老爸教我的,就全是与酒有关的诗词,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什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什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是的,这就是我唐诗宋词的启蒙教育,导致现在,我的知交旧友,判断我有没有喝多的标准,就是有没有背诗。毛姆说,书籍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么诗词,就是没有门槛的宫殿,无论男女老幼,识不识字,只要能说能唱,谁还不能张口就来几句,诗词歌赋一起,立马就登大雅之堂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唐宋时期,真是一个风雅年代啊。

《长安三万里》,是属于不论片长有多久,我都能一直坐下去看的那种类型。就像有人读红楼,觉得读不下去,一百二十回,老是围着一个大观园写,写一大家子人的吃喝玩乐拉撒睡,有啥好看的。可一饮一啄,皆由前定,一章一回,都有因缘,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看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每每捧起,都能手不释卷。

而唐诗宋词里的故事,就更是精彩绝伦了。这部高适视觉的剧,还拍得过于拘谨了一些,饮中八仙的形象,只看出了荒淫无度,没看出豪放旷达,我估计在电影给高适的这种人设和滤镜下,就算拍竹林七贤,也是一群瘾君子吧。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要拍高适眼中的李白,一百个唐朝人眼中有一百个李白,为什么偏偏是高适?影片结尾点明了,原来高适的功名是唐朝诗人中的天花板,而李白一生无论入世出世都混不好,但仍然不影响他万世流芳,不影响天花板高适要跟他组CP才会被人注意到。那如果拍一部汴京背景的宋词故事,是不是就该拍王安石眼中的苏东坡?

这种类型这种题材的电影,真的可以拍成一个系列,源源不绝啊,李白很多精彩的诗作,电影里都还没提到,且不说唐宋八大家,光李白一个人就可以拍个十几部。何况还有唐朝的大小李杜、初唐四杰、吴中四士、王孟韦柳……田园山水派、边塞诗派、浪漫主义派、现实主义派……宋朝的三苏、二晏、四大家、苏门四学士、千古才女李清照、奉旨填词柳三变……婉约派、豪放派、格律派……

这部电影中,我最爱的就是那句,只要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无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海枯石烂,诗词歌赋才是文化的瑰宝和历史的丰碑,只要诗词歌赋还在,李白们的故事,诗词里的故事,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楼一城,一山一海,就一直都存在,千古传唱,万世流芳……

和马可小盆友相约一起写电影观后感,匆匆草就上面这篇,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主要是人家娃儿吭哧吭哧的写出一篇来交工了,现在就奉上。


看完《长安三万里我开始羡慕起李白的飘逸洒脱,高适武艺高超。

这部电影以高的视角,回忆他与李白甫等人的种过往,当然这部电影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李白。李是一个人的后代,如今称——富二代,今天的富二代是轻松的,快乐的。可李却是在那个重农轻商的年代即使你富有,也会被人另眼相看,空有一才华却无处施,被

官府处处拒绝,却仍旧飘逸洒脱,那得是有多大的心胸和气慨。

他虽然狂放却也有自知之明黄鹤楼看见崔颢的一首好诗,也会连连赞叹,要等日后才能来题诗。当今社会行一句话,承认别人优秀有么难吗?就连李白年少时,都还有自愧不如的人呢

可当李白父亲去世后,却没给他留下一点资产,飘逸洒脱的他选择了入赘许家,这也让高不满,可李白又何尝愿意呢,生活所迫啊!到后来李白怀才不遇,没有办法,为了施展抱负成为永王军师,当我看到白投奔永王这里很是愤慨,认为李白是贼,可真的处在那个大时代,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呢?成王败寇,历史都是由成功者书写的。

我至今佩服李白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来的豪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全散尽还复来的洒脱,那句轻舟已过万重淡泊,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啊!也惋惜他入赘许家的无奈,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大鹏展不了翅的绝望。

电影里还有一位令我敬佩的人就是高适敬佩他能在李白把酒理智劝阻,能在众人尽情享乐时,懂得尽兴时收手,不玩物丧志试想,如果你是小孩在玩游戏玩到嗨时能够收手,如果你是成人喝酒正欢时理智离场就能感受到高适毅力如此坚定。也敬佩他能施展妙计解救安,解人民。

先放下人物,令我最难的一是电影中李白杜甫、高适等人驾鹤而去,遨游星河,把酒言欢,小诗一作众人惊叹万分,还有他们在黄鹤楼诗板上对诗的那一幕,也不禁让人赞美起唐诗的魅力

影片中出现了两个画,一面是开元盛世大无限风光,诗人的飘逸洒脱,和安史之乱后满目疮痍的唐朝形成鲜明对比,也抒写着唐朝盛转衰的局面。

影片中,黄鹤楼毁于战火,但高适说,只要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

最后总结下,看完《长安三万里》我深深感到了唐诗无限魅力,对课本里的唐诗有了翻天覆地的理解,也对那个时代人人都会作诗非常钦佩。

总而言之,《长安三万里》牛。

遇见另一个世界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文字自有其生命力,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