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于细微之处追寻正义之光——记刑技民警王旭庆

政务   2024-12-03 21:33   上海  

▲点击关注上海铁路公安局官方微信

“一枚不到2平方厘米指纹,像是个微型迷宫,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真相走出迷宫,让证据开口说话。”
走进徐州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的鉴定室,整洁的操作台、精密的科学仪器,缓缓映入眼帘。一个坐定的身影专注又严肃,正醉心于眼中、手下奇妙的微观世界,融入明亮的环境。
他叫王旭庆,1997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徐州铁路公安处警务技术四级主任,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荣获嘉奖7次,两次因指纹工作突出获得上海铁路公安局“警务技术能手”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2003年,王旭庆从徐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调入刑侦科,那时的刑侦工作正处于胶片照相机、带式录像机的“末时代”,刑侦民警常常是一把刷子走天下。
“胶片相机可是个‘老大难’。”王旭庆回忆道,那时的“小王”跟随师傅出现场,最怕拍照拍糊,影响后续工作。

彼时刚进入日新月异的千禧年,刑侦技术和设备也跟随时代浪潮迅速更新迭代,数码相机很快替代了胶片机,各种新型的勘察装备工具轮番登场,台式电脑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新设备、新挑战、新机遇。

为了尽快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新设备,王旭庆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向科室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那时候,每天大概要在指纹比对系统里比对2000多条指纹。” 相似甄别,寻找特征,编辑标注,总结方式方法。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小王”逐渐成长为队里有名的行家里手。

多年前,徐州北站盗窃案嫌疑人范围无法确定,犹如大海捞针,王旭庆利用新型指纹查询比对系统,对现场勘查提取到的指纹进行一一比对,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
“拨开迷雾的过程越是漫长艰难,得见真相的那一刻越是为之欢欣鼓舞。” 王旭庆说道。唯手熟尔的背后,是千万次的练习。
刑事技术民警除了要坐得住椅子,还要扎得下身子。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赶赴现场。
有时候答案就藏在案发现场的细节里。” 提及17年前参与侦破的一场碎尸案,王旭庆记忆犹新。
当时,王旭庆连续两昼夜扎根案发现场,不放过现场每个细枝末节,最终根据现场脚印大小、随身物证等证据,初步推断受害者是失踪人员尤某,他又在王某鞋底发现残留血迹,后结合DNA检验结果确定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但王某拒不承认。
又是新一轮的鏖战,现场勘查、整理证据、走访调查、推演重建。没有空调的初夏,屋外阳光大好,狭小的鉴定室内却满是笨重的台式机散发的热气,那些天,王旭庆的衣服经常是湿透的。
当王旭庆将嫌疑人的整个作案过程几乎精准无误地推演在他面前时,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和虚假供述终于被步步瓦解。
2021年,永城北站辖区通信基站空调外机被盗。犯罪嫌疑人拒不承认盗窃空调外机的犯罪事实。王旭庆通过剪切痕迹检验认定现场空调机铜管上的剪切痕迹系犯罪嫌疑人持有的线缆剪所留,迅速破获案件。
小线索中,蕴藏着的是王旭庆追寻正义的大情怀。
参与刑侦工作21年来,王旭庆参与大大小小现场勘查1500多起,为案件侦破、事故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证据支持。
如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便利的指掌纹识别系统、快捷的数据分析软件、高清的图像采集设备,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在侦破一起旅财案件中,王旭庆利用新技术在扣押物品上快速提取到手印并与嫌疑人陈某的指纹进行同一认定,及时为案情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如果利用传统设备进行指纹熏显、拍照固定、指纹比对,会大大延缓整个案情的推进速度。” 刑技设施设备的购进改良,快速为案情分析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支撑。
“老将”也在不断学习着新设备,汲取着新能量,王旭庆带着老一辈刑技民警的细致与精致、专业与专注,与新科技碰撞融合,创新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指纹对比技巧,极大地提高了比中率。
“去年我们处又引进了一批新的指纹比对设备。” 刑技设备的持续更新迭代,为公安工作的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见微知著,方能走出迷宫,得见青天,湛亮。
52岁的王旭庆行在路上,学在路上,阔步向前。

通讯:孙梦笛  编辑:李岩松

校改:王建峰  审核:王星芳

来源:徐州铁路公安处

投稿邮箱:wangyibo@188.com

↓↓↓点击看更多

上海铁警发布
本局管辖浙、苏、皖、沪的铁路治安,下设杭州、上海、南京、合肥、蚌埠、徐州6个公安处,我们愿在此与您加强交流,改进工作,为您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