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月凌空探星河,
问天之路不停步
——记龙乐豪院士讲座
8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与航天工程专家龙乐豪做客我校,面向广大师生,围绕中国火箭与航天,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
讲座伊始,龙乐豪院士以生动的比喻简要介绍了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组成等基础知识。1935年,“长征”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其代表和总结了我党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壮举;1966年,钱学森等人建议用“长征”命名我国第一架火箭。龙乐豪院士由此讲起,梳理了历史最为悠久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其中,院士特别提到了由他担任总体主设计师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氢氧推进高轨火箭,为新一代多型火箭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龙院士的娓娓道来中,现场的孩子们了解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长征”系列火箭从串联到并联、从有毒到无毒、从1箭1星到1箭多星、从近地到行星际、从一次使用到重复使用的巨大飞跃,极大程度上唤起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
“历尽艰辛后走向辉煌”,是老一辈航天人在以“长征”一词命名我国第一架运载火箭时对它的期待。现如今,中国航天工程不负前辈所望,已有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太空育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构建、无人月球探测等多方面航天事业的成就被龙院士娓娓道来。在此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技术遏制、发射失败等难关,现在看来已是过眼云烟,给龙院士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贵州人民自发拾捡火箭残骸的感动。正如院士所言:“中国航天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航天,而非仅仅是航天工作人员的航天。”
正基于此,龙院士向在座的青少年寄予了深切期待,希望他们树立理想、勤奋学习、强健体魄,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在未来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继续推向更高的境界。
而在座的孩子们也没有让院士失望,他们提出的有关月壤种植、飞行推进器燃料改进、美国“猛禽”火箭发动机评价等问题,让院士在回答之余感到十足的欣慰,并鼓励少年们继续保持热爱,以求为国家做出贡献。
临近尾声,宓奇校长代全体听众向龙院士提问:是哪个瞬间让您坚定地选择了扎根航天事业?龙院士闻言感慨良多,回忆起波折的求学岁月——虽起步较晚,但高中时期便因为学校课程对军工产生了极大兴趣;大学参加到导弹制作工程队伍中,后加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终于如愿以偿——能为国家军工与科技做出贡献。从龙院士的经历中可见责任与兴趣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讲座伴随着龙院士不断回望的目光与经久不息的掌声逐渐落下帷幕,但无论是龙院士还是在座的孩子们都相信:中国航天奋进的历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