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
文化中国行
界首彩陶千年窑火焕新韵
《阜阳日报》2024年11月7日3版
沙颍河畔,千年窑火,传承着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一块普通的黄胶泥,经过精心制坯、刻画以及火的淬炼等,变身为惊艳世人的彩陶,被誉为“东方之秀”。2006年,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如今,这个传承了千年的技艺,在一代代艺人的坚守和创新中,焕发出新的东方神韵。
“东方之秀”从黄胶泥中绽放
深秋时节,界首田营,十三古窑遗址周围树木苍翠,一座座修旧如旧的古窑,像一位位睿智的老人,注视着脚下这片黄土地,见证着一代代彩陶人从养家糊口到技艺传承的历史变迁,也见证着界首彩陶辉煌的今昔。
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在沙颍河畔的界首市,很早以前就有了立窑烧陶的历史,田营十三窑就是界首彩陶的诞生地。
1999年,淮北柳孜古运河遗址出土了大量界首彩陶片和部分剔花彩陶完整器,在一眼宋代井中也发现了界首刻花三彩陶片。据此,专家推断,界首彩陶的制作工艺应该在宋代以前就已出现。
明清以来,界首彩陶制作工艺愈发成熟,题材纹饰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常见的花鸟鱼虫外,还出现了戏剧人物形象和刻有诗文、纪年款的图案。尤其是同唐三彩风格结合,界首彩陶吸收当地民间剪纸、年画等多种艺术元素,在制陶工艺方面自成流派,形成“器形古朴厚重,刻画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的特征,是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东方之秀”。
卢群山介绍“刀马人”彩陶
与共和国同龄的卢群山,是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发源于民间,植根于民间。”卢群山说,界首彩陶的诞生和延续,尤其是近年来的辉煌同当地风物密切相关。位于豫皖交界处的界首市,以前曾是黄河泛滥冲刷过的“黄泛区”,淮河重要支流沙颍河穿境而过。随着岁月变迁,沙颍河两岸沉积下来厚厚的黄胶泥土层。黄胶泥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可塑性,为界首彩陶提供了良好材料,烧制出的陶器胎质细腻,胎体厚重。加上沙颍河便利的水路运输,界首彩陶得以迅速发展,行销全国各地。
“艺术源于生活,界首彩陶也不例外。”卢群山说,听祖辈相传,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早期是当地人的谋生手段,“烧制锅碗瓢盆,然后走街串巷去换卖”。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界首彩陶成为很多人喜爱的艺术品。
匠心独运走向新的艺术高峰
从传统的生活器皿到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匠心独运的界首彩陶成为陶器艺术领域一朵璀璨奇葩。
卢群山的父亲卢山义是界首彩陶技艺的集大成者,不仅跻身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行列,还培育了一代代传承人。“祖父卢之凯擅长寺庙、楼阁装饰和三彩刻画坛罐,是当地有名的刻画名匠。父亲卢山义从小耳濡目染,后来醉心于彩陶制作和刻画,独创了‘刀马人’彩陶刻画技艺。”卢群山回忆说,这种技艺被誉为“有形不至而艺至之妙趣”。
经过多年探索,界首彩陶制作工艺大致分为7步:练泥、制坯、上化妆土、刻画、素烧、施釉、釉烧。
“从泥土的选择到之后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和技术要领。”卢群山说,传统的界首彩陶多为红、黄、绿3种颜色。但是,与唐三彩的黄、绿、白等色均靠釉色来呈现不同,界首彩陶的三彩中的红、白两色靠两层化妆土来完成,再施以绿釉稍加点染,增加色彩的丰富感和对比度。
界首彩陶刻画图案,除了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传统戏剧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以生动的武戏最具代表性,形成了以“刀马人”形象为代表的纹饰题材。诸如《破洪州》《战秦琼》《铡美案》等传统戏剧场景,都被生动“搬”上了陶坛。在表现技法上,界首彩陶运用了剔、刻、刮等手法,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刻画主题更加鲜明。这一彩陶装饰技法一直延用至今。
界首彩陶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不同时代的艺术工作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部分学院派艺术家走进当时的界首工艺陶瓷厂,参与界首彩陶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曾多次来到界首,与当地陶艺工人共同创作了大量作品,并且在釉色和器形上做了许多创新,研制出“硅硼系列无毒彩釉”,把原来单调的釉色丰富起来,留下了一批现在看来仍然十分出彩的彩陶作品,因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又被称为“美林瓷”。
韩美林与卢山义、卢群山等创作的“腰鼓坛”还斩获过原轻工业部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学院派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的结合,使界首彩陶走向新的艺术高峰。随着名气日盛,界首彩陶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至日本、波兰、匈牙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大胆创新培养更多新人
上世纪末,随着时代发展,界首彩陶在辉煌之后也曾陷入过沉寂。
“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在客观上也给传统手工彩陶烧制模式带来冲击。”界首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海涛说,为此,界首市积极推进非遗研学游基地、非遗工坊建设,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
如今,卢群山、王京胜等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频繁走进当地中小学课堂,还到阜阳师范大学、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科技工程学校等院校授课,致力于传承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培养更多新人。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邢淑芹,在传统的制陶工序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创了高温无铅釉、水墨丹青、彩陶印鉴烧制工艺,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件。为传承和发展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她先后成立了界首市伟盛古窑彩陶制作发展有限公司、界首彩陶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界首彩陶博物馆等。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卢群海,很早就跟随父亲卢山义学习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后拜在韩美林大师门下学习,并到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进修一年。他创办了界首市东城群海彩陶工作室,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团体开展“彩陶进校园”“彩陶进村”“彩陶进社区”等多项公益活动。
“以前的彩陶制作技艺是不传外姓的。家族子弟必须先摸索尝试,证明自己有一定天分后,祖辈才开始指点。一般来说,学成这项技艺,最少需要3年。”卢群山说,如今,为传承、发展彩陶制作技艺,他们打破旧传统,不仅传给女儿,还传给外姓人。多年来,他收了上百名徒弟。
同时,界首市还对彩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发放政府津贴,通过彩陶艺术学校或培训班等形式,组织老艺人带徒。目前,界首彩陶传承人队伍已初具规模,从事彩陶制作人员已达300余人。
界首市还将非遗传承保护和特色小镇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实施项目打造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创新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卢群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49年9月生,界首市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一级)技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以及“山花奖”“百花奖”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王京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44年9月生,界首市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安徽省民间工艺大师,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03年创办“界首彩陶传承工作室”,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金奖、银奖。
卢莉华(省级非遗传承人)1966年7月生,界首市人,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改革创新了彩陶釉下刻画技艺,丰富拓展了彩陶釉下刻画的形式和内容。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有的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文 全媒体记者徐丹丹 通讯员 王东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