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出人意料!内脏脂肪过多虽是亚洲人代谢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但不足以解释亚洲不同人群之间的代谢病差异丨临床大发现

学术   2024-09-03 18:04   北京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一度属于西方的“舶来品”,但最近的三十年中,二者的分布重心已经逐渐从欧洲和北美转移到了亚太地区。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有60%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亚洲,仅中国和印度的患者就占比40%以上。在亚太地区有2.96亿糖尿病患者,这一数字在2025年将达到4.12亿。同时,亚洲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也从1990年的500万增加到了2019年的900万。


有趣的是,在亚洲不同地区和种族中,代谢性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生活在城市环境的人群中风险最高,南亚人相较东亚人的风险更高;相对的,东亚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中风。


是什么决定了其间的差异?


近期,南洋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杂志发表了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对9067名生活在新加坡的30-84岁的亚裔进行了横断面分析,尝试寻找代谢疾病敏感性背后的差异。


分析结果显示,与华人相比,马来人和印度人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3-4倍,表现出更多的不良代谢特征。有趣的是,内脏脂肪指数(vFMI)虽然能够解释血压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差异,却无法说明为何印度人的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2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


也就是说,内脏脂肪虽然是代谢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但还有其他导致易感性差异的重要机制。

论文题图

9067名参与者中,女性占比59.6%,68.6%为华人、12.9%为马来人、18.5%为印度人,中位年龄52.8岁,参与者中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8.2%、27.2%和18%。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马来人和印度人中远超华人,肥胖:49.9% vs 40.6% vs 14.2%,2型糖尿病:13.4% vs 17.3% vs 4.8%,发病率差异高达3-4倍。


可预想的是,马来人和印度人的BMI、腰围和vFMI都比较高,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更常见。

不同年龄段中华人的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率都更低

相对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差异没有那么大

研究者分析了这些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vFMI对肥胖与不良代谢结果的关系影响非常强。vFMI每增加1SD,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倍、高血压风险增加1倍、高胆固醇血症风险增加0.4倍有关。这些结论在不同种族之间差别不大。


但有趣的是,当研究者仅分析BMI<23的人群时,2型糖尿病在华人中患病率为2.9%,马来人中为3.7%,印度人中仍高达18.4%。


对前述模型调整了BMI、腰围、vFMI之后,马来人的高患病风险大幅度下降,但印度人的易感性仍旧无法完全解释。


更详细的检查结果显示,与华人相比,马来人和印度人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HDL-C等代谢数据均较差。

华人在多项代谢数据上都较为优秀

但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内脏脂肪无法解释印度人相较华人血糖、胰岛素敏感性、HOMA-IR等代谢指标差异的原因。


想要达到与华人参与者相似的胰岛素敏感性水平,参考华人女性BMI22.7、男性BMI24.1,马来人的中位BMI为女性23.5、男性22.3,印度人中位BMI为女性19.9、男性18.7。


此前我们报道过的一项关于南亚人代谢差异的研究中也提及,南亚人与欧洲人在体重增加后,基因表达改变有着显著的差异,类似的因素可能是内脏脂肪之外的疾病易感性原因。


奇点糕近期推出了《2024ASCO年会深度盘点》课程,为大家系统盘点了2024ASCO年会上实体瘤领域的重磅进展,让您在100分钟内迅速深入把握前沿。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购买后您可以在「奇点网小程序」收听,或下载奇点网「医学奇点」苹果客户端收听。如果遇到任何技术问题大家可以戳我们下图中的客服小伙伴来解决~~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24)00195-5

[2]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24)00268-7

本文作者丨代丝雨

奇点网
链接全球创新医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