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代谢》:南亚人,不禁胖!临床试验发现,同样大吃大喝长胖,南亚人相较欧洲白人不利代谢变化幅度更大

学术   2024-09-01 18:03   北京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看多了论文,我一度很有疑问,为什么西方人的BMI超重标准是25,但中国却是24?怎么人和人,胖的标准还不一样呢?


从科学的角度,大家的“起胖点”,还真不一样。


有研究显示,相较欧洲白人(WE),南亚人(SA)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要高出2-3倍,平均发病年龄提前10年,风险BMI也比较低;随着BMI增长,每单位BMI导致的糖尿病风险也比较高。就算是同样的BMI,南亚人一般体脂更高、肌肉更少。


咱们亚洲人,好像是比较不禁胖啊。


近期,格拉斯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展了一项小规模临床研究,邀请12名南亚人和21名欧洲白人大吃大喝4-6周,在他们长胖后检查身体变化。论文发表在《自然·代谢》杂志上。


简而言之,同为长肉,南亚人增长的瘦体重更少,代谢变差得更多,相较欧洲人,餐后胰岛素浓度高出62%,甘油三酯高48%。

论文题图

研究的参与者均为男性,要求年龄在18-45岁之间,BMI不超过25,体重在过去6个月内稳定(变化不超过±2kg)。这项研究说的南亚指的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四地。


试验要求参与者在4-6周内比平时吃得更饱,并摄入高能量零食(冰淇淋、巧克力、薯片、奶酪、干果、坚果、含糖饮料),每天多吃1500-2000 kcal,以便在试验期间增重5-7%。


体重达标后,参与者恢复正常饮食3天,然后进行一系列脂肪分布、能量消耗、饮食摄入、运动能力等等的测试。试验结束后的12周内,研究者们会帮助参与者把多余体重减掉。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吃胖以后,大家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的来说,南亚人和欧洲人体重和BMI的增加差不多。基线时,南亚人的瘦体重较低、腹部皮下脂肪(ASAT)和总脂肪更高;吃胖后,南亚人增加的瘦体重也比较少。


看起来亚洲人好像是有一些长肉先长肥肉的天赋。

瘦体重增长在南亚人和欧洲人之间有显著差异

研究者还检测了参与者的代谢数据,显而易见,长胖毁代谢,不管是南亚人还是欧洲人,餐后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反应数据都变差了。

长胖毁代谢啊

两相对比之下,南亚人的代谢差得更多,餐后胰岛素浓度高出62%,甘油三酯高48%,估算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也下降得更多。


运动上,随着体重增加,大家的轻度活动时间都减少了,不过大体上来说没什么变化。


研究者对皮下脂肪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脂肪细胞的大小分布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南亚人的小脂肪细胞更少,大脂肪细胞更多,脂肪细胞的平均直径和体积也更大。


研究者分析认为,脂肪细胞的大小是代谢随体重变化的重要原因,大脂肪细胞比例可解释近一半的餐后胰岛素反应变化。

脂肪细胞变化

分析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研究者发现脂质代谢通路基因SREBF1存在显著差异,在南亚人中表达增加了54%,欧洲人中只增加了11%。此外,在基线时,南亚人脂肪细胞表达的参与甘油三酯摄取、周转和储存的基因也比较低。


研究者在讨论中提及,这项研究的试验对象仅限相对年轻、苗条的男性,实际上局限性很大。不过对于肥胖和年龄较大的群体来说,增重带来的不良健康风险更高,实在不适合试验。


此外,女性的月经周期对代谢影响很大,而且女性需要增重更多才能观察到类似的代谢紊乱,所以并未纳入分析——这也是相关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的困境,研究都集中于男性,女性中的相应生物学机制并无深入研究。


奇点糕近期推出了《2024ASCO年会深度盘点》课程,为大家系统盘点了2024ASCO年会上实体瘤领域的重磅进展,让您在100分钟内迅速深入把握前沿。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购买后您可以在「奇点网小程序」收听,或下载奇点网「医学奇点」苹果客户端收听。如果遇到任何技术问题大家可以戳我们下图中的客服小伙伴来解决~~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4-01101-z

本文作者丨代丝雨

奇点网
链接全球创新医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