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达伦,遗体和全部遗产73万元已捐出!

时事   2024-11-02 21:29   云南  
1025日,在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会议室,一场令人动容和特别的捐赠仪式正在举行。当天,该局已故退休职工杨达伦的亲属,依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在老人去世后,按照遗嘱将老人多年积蓄中的50万元遗产捐给了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保山善洲分会,全部用于支持保山教育事业发展。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自己的生命的尽头,用自己朴素而真诚的捐助义举,尽显一生的教育情怀。

捐献遗体后捐出全部遗产

据杨达伦的侄子杨万明介绍,老人生前留下了73万元遗产,当天向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保山善洲分会捐献了50万元,另外的20万元已捐赠给了德宏州梁河县平山乡教育基金会,3万元捐赠给了腾冲老家和顺镇大庄的杨氏宗祠。更令人感动的是,在此前今年4月份老人去世后,依照老人遗愿,亲属们集体作出了将老人遗体捐赠给昆明医科大学的决定。

作为一位终身未婚,无儿无女的保山林业战线上的老职工,杨达伦在去世后不仅捐出了自己全部的遗产,为了促进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还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了昆明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大体老师”。杨达伦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和他的亲属们又是怎样做出这一系列令人感动的决定的呢?30日,杨达伦的侄子,来自中国农业银行德宏州分行派驻梁河县平山乡天宝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杨万明向记者讲述了老人鲜为人知的故事。

“国家和家乡人民培育了我”

杨达伦出生于1937年8月,保山腾冲人,1962年从云南大学生物专业毕业,长年从事林业和草原工作,1997年12月以林业工程师身份从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退休。多年来,杨达伦未婚,无儿无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杨达伦父母将杨达伦和兄长从缅甸送回家乡私塾就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得以继续学习,成为了解放初期的大学生。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杨达伦从小就倍加珍惜学习机会,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对国家和社会,他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拥有着最真挚、最深厚的教育情怀。

“我们一家祖籍为保山市腾冲和顺镇,我的爷爷奶奶解放前走夷方去到了缅甸瓦城定居,先后生育了3个儿子,我父亲杨达伟是老大,杨达伦是老二,我们叫二爷。”杨万明介绍说,解放后,听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奶奶便将我父亲和二爷两人送回家乡腾冲求学,三爷因为当时还小就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

“父亲和二爷回国后,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家乡人民的照顾,两人分别完成了学业。特别是我二爷杨达伦,回来后一直在和顺杨氏宗祠的私塾就读,由于成绩较好,后来考上了益群中学,1958年,又考上云大生物系,成为当时家乡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杨万明说,1962年,杨达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腾冲县林业部门,从事林业研究和保护工作。1978年调入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林科所,常年从事内勤资料管理工作直至退休。

将一生献给了家乡和林业工作

“也许是自小求学的艰苦经历让我二爷杨达伦感受到不易,所以他一直以来都不忘党和国家对他的培养,不忘家乡人民对他的照顾。从读大学到参加工作,他就立下了用一生回报感恩的志向。”杨万明说,杨达伦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多年来,他废寝忘食,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和事业上。”杨万明说,在野外林区,留下了他和同事们踏勘的脚印;在林科所,为了整理和管理好林业资料,多少个夜晚办公室灯火通明。“随着时光的流逝,二爷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一来二去,才发现已过了成家的最好时候。”杨万明介绍说,也许是长年将精力扑在工作上的缘故,杨达伦的性格显得有些孤僻,平时话很少,不善与人交往交流,到了后来,他干脆彻底放弃了成家的念头。

“我有你们几个侄儿男女就可以了,你们对我好,我心满意足了。”杨万明说,杨达伦虽然一生未婚,也无儿无女,但对于自己的大哥杨达伟一家很是要好,特别是把大哥的两个儿女当成是自己亲生的,从小给予了很多的关爱。“二爷虽然话不多,但每次见到我和姐姐,都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和人民。”杨万明说,受老一辈人的影响,他和姐姐也用心学习,成年后都有了一个好的工作。“现在我姐姐已经退休,一家在昆明生活,而我作为一名金融战线的工作者,多年来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付出,没让上一辈老人操过心。”

在国家和单位的照顾下晚年生活幸福

1997年,60岁的杨达伦从保山市林草局办理了退休手续过上晚年生活。但遗憾的是,由于多年独居,缺乏人照料,杨达伦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在原单位相关人员的关怀照顾下,杨达伦被送至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这一住就是20多年。

“由于我们和二爷分居两地,平时工作又忙,只能隔三岔五地抽时间到保山来看望他,逢年过节给他买些水果和营养品送来。”杨万明说,每次来看二爷,他都会说如果工作忙不要挂念他,但其实自己和二爷心里都清楚,多年来,多亏有国家好的政策和原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照顾,二爷才得以安享晚年。

向兄长表达身后的遗愿

“二爷生病住院后,我父亲杨达伟很是牵挂,虽然年纪渐长,但还是嘱咐我们要多来保山看他。”杨万明说,每次两兄弟见面后,虽然话不多,但看得出父亲对二爷一脸的疼爱。也就是在此期间,二爷杨达伦向他的大哥杨达伟表达了自己无儿无女,去世后愿意将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的遗愿。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大,二爷杨达伦还患了老年痴呆症,很多事和人他都记不起来了。”杨万明说,2001年,杨达伟在去世前将两个孩子叫到身前交代后事时说,他这一生最放不下的就是二爷,交代我们一定要对二爷好,特别是要尊重他的心愿。“你二爷现在已不清醒了,如果他哪天不在了,你们看看,在付清全部医疗费和生活费后,如果还有剩余的,你们就按照他的心愿全部捐献出去。”杨万明说,父亲临终的话也成了最后促成捐献二爷遗体和遗产的决定。

捐献遗体是一个艰难的决策

2024年4月11日,杨达伦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7岁。遵照二爷的遗愿和父亲临终的嘱托,杨万明和姐姐杨淑惠商量办理老人的后事。

“我们先制作了两面锦旗,分别送给保山市林草局和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二爷的关怀和照顾。”杨万明说:“二爷一生的工资收入加上国家给的丧葬抚恤费,在办理完他老人家的后事后还剩余73万元。遵照他的遗愿,我们决定将他的遗产全部捐献出去,其中,20万元捐赠给梁河县平山乡教育基金会,3万元捐赠给和顺杨氏宗祠,剩下50万元全部捐赠给云南省教育基金会保山善洲分会。”杨万明说,现在3笔遗产已全部办理了捐赠手续。

“捐献遗产的事决定了,但如何安置二爷杨达伦的遗体却让我们姐弟犯了难。”杨万明说,当时商量有3种意见,一种是火化后进公墓,一种是火化后将骨灰运回老家安葬,另一种就是将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最艰难的决策就是最后一个。”杨万明说,但最后他们姐弟两人还是决定选择最后一个。

“纵观老人一生,其经历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平淡而普通。但是,他的这份人生遗嘱,却又平凡而伟大。因为自己上学不易,便努力让孩子们有学可上;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努力为他人撑把伞。”杨万明说,杨达伦生前常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自己无儿无女了无牵挂,只有把自己的东西全部捐给国家,才能报答这份恩情。“我们最终含泪选择将他的遗体捐献出去,就更能实现他老人家用自己的全部回报党和国家的心愿。”杨万明说,经过深思熟虑后,今年4月11日,他和姐姐于老人去世当天办理了向昆明医科大学捐献遗体的手续。

“很多感动,源于朴素的关爱;很多伟大,出自平凡的善举。杨达伦老人的捐助,将会为无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直接送去阳光与关爱,甚至改变他们的命运。正是有无数像杨达伦这样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人,默默输出关爱与善意,才让我们社会有更多温情与暖意,并鼓励人们将这份爱与关怀传递下去,书写出最美的保山教育篇章。”10月25日,在接收杨达伦老人50万元遗产捐赠现场,保山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王曦梦 张滢 马毓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亲属提供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新闻网管理,是保山市权威新媒体发布平台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

保山新闻网联系信息
  电话: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wx@bsxw.cn

保山新闻网
保山最新的时政要闻及经济、文教、科技、体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信息;保山的发展战略、大政方针,保山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展示保山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