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携手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共同编辑出版了《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一书,该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从新旧对比和古今交融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山公园所承载的百年历史故事。书中不仅收录了朱启钤创建中央公园所作的论述,还汇集了众多名家、大家的纪念性文章,这些史料和文献对于研究和理解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并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序
单霁翔
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与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将其主编的《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样稿送我,邀我作序,翻看内文后我颇为感慨:其一,该书是今年2月推出的《朱启钤与北京》一书的姊妹篇,其目的除展示朱启钤对创立北京中山公园贡献外,还以此书纪念北京中山公园对外开放110周年,我很认同开放中山公园对于古都北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其二,该书内容丰富,是公园研究者、城市设计者、遗产文化传播者等的智慧结晶。所以,我更认同该书的价值。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社稷坛作为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的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处于遗产保护范围内。社稷坛是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北京中山公园于2022年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如今的中山公园有明代建筑即社稷坛的拜殿(现为中山堂),更有大批由朱启钤、华南圭等前辈于1914年辟社稷坛为市民公园后建设的20世纪经典建筑,如来今雨轩、唐花坞、水榭及投壶亭、格言亭等,它们令市民真实感受到现代公园的高雅之境。
百余年前一批志士仁人秉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信念,将皇家坛庙向公众开放,这是北京走向现代化之开端。中山公园的创建是历史的机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的开放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园林建设,对北京城市建设史都具有重要影响。古往今来,在中山公园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反映了一直以来知识分子启迪民智的强烈愿望,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构建了丰富的国民公共教育空间。作为一个老北京人,我可以说也是在中山公园周边成长的,后来做了故宫博物院的“守门人”,我更理解保护皇家建筑“左祖右社”之社稷坛的价值。
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10余年的联合推动下,北京中山公园被推介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这无疑是对由社稷坛变身的北京中山公园现代化开端的认同,同时也是对中山纪念建筑之中山公园系列研究的认同。2009年,我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支持了建筑文化考察组关于“中山纪念建筑”的调研、考察、总结及其出版活动,今天再次阅读《中山纪念建筑》一书充满感慨,因为它不仅翔实记录了北京中山公园的创生与改革之举,还是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所在。我钦佩以建筑与园林的名义纪念中山公园的提法,因为中山公园的事件与历史、人物与文化的价值,是可以与建筑园林彼此成就的。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又为北京中山公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北京“一核两轴两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北京中山公园的地位十分特殊,其前景是大有可为的。我感谢所有为《朱启铃与北京中山公园》一书做出贡献的机构与编撰者们,特别愿意为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山公园的《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写下这些。特此为序。
单霁翔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
委员会会长
2024年9月
书籍内容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篇一从中央公园到中山公园、篇二中山公园话今昔及附录北京中山公园简史(1913—2024)。
篇一讲述了朱启钤筹建中央公园的前因后果及营造过程。1914 年,朱启钤顺应时代之变,将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的崇高且神圣的社稷坛,辟为北京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称中央公园。这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为筹办公园,朱启钤多次与清廷交涉,成功将明清两代的市民禁地皇家社稷坛划为公园建设用地;同时创办《市政通告》,发表大量文章为建立公园摇旗呐喊;为筹措资金,朱启钤向社会各界发起募捐,不到 6个月,便筹集到 4 万余元,使中央公园建设步入正轨。公园成立后,朱启钤组织建筑学者们不断改建、新建,辟园门、开道路、增建亭台楼榭、布假山名石、挖塘栽荷植树,使一个荒凉的皇家社稷坛,变身为一个坛园结合、有中国传统风格及现代西方样式的综合性公园,其中的来今雨轩、兰亭八柱亭、唐花坞、蕙芳园已成为20世纪建筑遗产,颇具研究与观赏价值。
篇二则收录了朱启钤《中央公园记》《一息斋记》、以及华新民、姜振鹏等研究者的研究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这一珍贵的北京中山公园历史文献。其中的二则序言、编辑述要,以及原书珍贵书影,不仅令更多读者了解北京中山公园的创建历程、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更展示了百年前朱启钤、华南圭等建筑前辈的营建苦心——“古之国社”,亦应成为市民自由出入休闲的大众乐园。
附录则详细介绍了中山公园百年来发展与变迁的历程。公园不仅是市民赏景、品茗、下棋、钓鱼、听乐的休闲娱乐场所,亦是为北京知识分子精神凝聚之地,这里诞生了如行健会、中国营造学社、文学研究会、中国书学研究会、中国画学研究会、光社等大批重要的学术、社会、文化、艺术团体,在“来今雨轩”茶社,鲁迅译成《小约翰》,张恨水完成《啼笑因缘》,京派文人创办《大公报》副刊、《语丝》杂志等;这里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政治集会、宣讲思想主张的思想阵地。李大钊在这里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演讲,陈独秀在这里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山公园成为党和国家重要外事活动的场所,也举办很多重要的文化活动。1949 年 5 月 22 日,北平院校学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行,1949 年 7 月 21 日,全国美协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正式成立。徐悲鸿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949 年 8 月 9 日至 14 日,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中山堂举行……
如今,中山公园(社稷坛)作为十五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公园将赓续传承时代精神,以遗产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起服务公众、回馈社会的职责。
新书首发式于2024年10月23日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
部分图文来源:浙江摄影出版社
责任编辑:中山公园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