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连片平整、道路平整通畅、水电设施齐全、农田林网适宜、农业现代化设施广泛应用、大型农机具施展自如……俯瞰金昌大地,高标准农田让春种秋收呈现出越来越多不一样的景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灌溉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扛稳管好“大国储备”和“天下粮仓”的政治责任,守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施以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谱写了粮食安全的壮丽篇章。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约7.87万公顷,累计建成塘坝215座,总蓄水量1460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7300万立方米。
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
2023年,我市遭遇60年不遇严重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建设高效节水设施,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探索走出一条干旱缺水地区高效节水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之路势在必行。
立足市情农情水情实际,市委、市政府谋划提出“一次规划到位、三年集中攻坚,力争到2027年末把全市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的总体建设思路。全面落实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1+1+6”政策,制定出台《金昌市高标准农田暨高效节水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推进机制,明确职责任务,着力扩规模、提质量、强管护,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基固本、蓄势赋能。
科学编制《金昌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金昌市创建西北地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规划(2024—2030年)》和《金昌市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27年)》,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分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河灌区建塘坝、调蓄水,满足农作物差异化灌溉需求;井灌区架管网、配滴灌,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灌溉的根本转变。
将高标准农田纳入全市十大为民实事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部署,分管领导定期调度推进,农业农村部门强化督导监管、相关部门紧密协同配合,强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永昌县做足项目前期准备,可研报告基本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做到项目下达即可开工建设,为项目早实施、群众早受益赢得时间;金川区紧盯提标扩面,将新建增效与改造提质同步推进,率先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和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
大破大立重整沃土良田
走进永昌县焦家庄镇,广袤的田野间一片生机勃勃,纵横交错的沟渠、平坦宽阔的机耕路、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这一切,都得益于焦家庄镇正在大力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焦家庄镇曾经是一个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农田水平落差大、大水漫灌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镇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推广农业新技术,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先导工程,更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民心工程、基础工程。
当地农户闫福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受益者之一,他承包了约133.33公顷土地种植小麦,小麦收获后又复种蔬菜等农作物。在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时,闫福寿说:“现在我们种的地一年能收获两茬,而且全都是水肥一体灌溉,节水节肥还省力,高标准农田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市将高标准农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固本工程,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2024年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25万公顷,已建成2.112万公顷,占任务量的93.86%;已建在建塘坝63座,新增年蓄水量可达2000万立方米。同时,创新“财政+国债+金融+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模式,提高亩均投资标准,累计投入资金10.76亿元,河灌区、井灌区亩均投资分别达到3400元、2400元。
通过田、土、水、路、林、电综合施策建设,提高耕地抗旱减灾、提质增效能力,实现了“粮田”变“良田”,“变”出农业发展新光景,不仅富了农民,也美了村庄,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建管并举良田成效显著
坚持高标准农田建管并重,建立了“县负总责,乡镇属地、村级主体、受益者参与,部门监督”的建后管护责任体系,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及时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采取“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投入+经营主体缴纳”的方式筹措管护资金,市级财政每个乡镇补助1万元管护经费,县区设立专项管护基金,经营主体每亩缴纳10至20元管护费,确保工程建后有人管、有钱修、用得好、用得久。
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推行“EPC+O”模式,一揽子解决设计施工“两张皮”、工程建设进度慢、监管责任落实难等问题。项目监管实行市级月巡查、县级周巡查的常态化督导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推动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节本增效,是高标准农田的优势之一。我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集成推广良种良法、融合推进农艺农机相结合,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实现一地两茬,加力推动农业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实现亩均节水150立方米、亩均增产75公斤,粮食综合产能提高12%。积极探索农田智慧治理,配套安装物联网控制中心、首部管理、田间环境信息采集、流量测控、视频监控、精准施肥系统“一中心、五系统”,实现了一个轮灌组内多农户、多地块、多种作物混合种植条件下,分区域精准控水施肥的一体化灌溉,给土地装上“智慧大脑”,让农田插上“科技翅膀”,高标准农田赋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23%。数智升级后的高标准农田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共富仓”,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8%以上,亩均土地流转费增加260元以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为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引领工程。
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使每一种资源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把每一份投入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出,高标准农田“高”处尽显。我市将以更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量质齐升,为农业丰产、农民丰收提供强力支撑,为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
记者:李峰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许 菲
责编:田红娟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