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气

时事   2024-11-14 11:12   北京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9离职干部休养所96岁的老兵宋英,经常对干部战士讲,当兵就要学英雄,扛枪就要扛责任,部队要充满英雄气。官兵对他说:“您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立过大功,您就是英雄!”宋英动情地说:“我只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一个普通老兵。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战友。我一直在心中怀念他们,向他们学习。我老了,但心不老……”

1945年2月,17岁的宋英和村里父老乡亲一起修筑“村村通”抗日交通壕。一天傍晚,夕阳把大地染红一片,3名八路军干部从工地走过,迈着坚毅的步伐,背着枪,十分英武。宋英的内心掀起波澜。

日寇侵占家乡这片土地后,到处烧杀抢掠。一次日伪军下乡“清剿”,在周围的庄子里杀死村民80多人……后来,村里来了八路军,他们白天给老百姓挑水、扫院子,帮助干农活,夜晚袭击敌人炮楼、镇压汉奸,还发动群众挖地道、修交通壕,开展游击战,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村民们说:“八路军真英雄,打得鬼子像狗熊!”

当天修筑任务结束后,宋英找同村的青年小黑子和小福子商量:“我们去当八路军吧!”这句话说到了两个同伴的心坎儿上。于是,3个青年立刻收拾工具托人捎回家,一齐去找八路军队伍。

宋英成了冀东军区14分区三(河)通(州)香(河)支队一名八路军战士。批准他入伍的一位首长和蔼地说:“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打鬼子,求解放。宋英这个名字好啊,为了人民当英雄。要当英雄,就要有一颗不平凡的心,打仗勇敢不怕死,打枪有准儿本领强。”宋英牢记首长的话,背着4枚手榴弹走上抗日战场。在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很快入了党、当了班长。

1948年9月,宋英随部队历经挺进东北一系列艰苦战斗之后,精神抖擞地踏上辽沈战役的战场。这时,他在东北野战军9纵26师76团机炮连重机枪排任副排长。

锦州东北部有一座山叫帽儿山,地形险要,是拱卫锦州的屏障。我军在清扫锦州外围之敌中,一举夺取帽儿山。作为攻击城外另一个目标的预备队,宋英带重机枪排进入帽儿山以东的待机地域。这天上午10点多,宋英突然发现,从帽儿山南侧山脚下冒出一股敌人,而且越聚越多,估摸有300多人,“不好,敌人想夺回帽儿山!”配备精良武器的敌军分成两个梯队,开始向山上反扑,火力非常凶猛。这时我军守卫帽儿山的部队有100多人,只有步枪、手榴弹等轻武器,在兵力和武器上明显处于劣势,情况十分危急。

怎么办?帽儿山这处重要阵地出现的这一突发情况,不在宋英他们排的作战计划和战斗任务之内。此时连以上首长在另一个阵地,待通信员请示回来必定错过战机。打还是不打?宋英成了下决心的最高指挥员。

敌人已冲到半山腰,宋英的火气从心底涌上来,果断命令:“把两挺重机枪冲帽儿山架好,准备战斗!”

一名班长提醒说:“副排长,我们要不要派人向上级请示?”

宋英把手一挥:“敌人正在我们有效射程之内,请示已经来不及了。有责任我担着,干!”说着,他扑向一挺重机枪,准备当射手,并对一班长喊道:“我打敌人前一梯队,你杀后一梯队,连发,打!”顿时,两挺重机枪向帽儿山山坡上的敌群怒吼起来,坚守在山头的我军指战员也勇猛阻击,两侧火力形成对敌夹击之势。经过20多分钟激战,敌人伤亡近半,狼狈溃退。

这场战斗胜利结束后,重机枪排受到上级表扬。有的战士说:“副排长有担当,关键时候敢下决心!”

宋英说:“战场上的敌情瞬息万变,我们要把责任装满‘弹夹’,脑子不断变换‘标尺’。军人就要敢担当。”

勇于担当的军人挑重担。在向锦州城内发起总攻的战斗中,宋英带领重机枪排配属一个“尖刀连”行动,任务是直插城内敌军指挥机关,为后续部队打开前进通道。

拂晓,重机枪排随“尖刀连”在锦州城南进入攻击位置。在我军炮群轰塌城墙之后,“尖刀连”加重机枪排穿越交通壕,跨过护城河,揳入城内。当他们进入一条10多米宽的街道时,进攻受阻:敌一辆装甲车带两个连的兵力向他们扑来,装甲车上的机枪疯狂扫射,密集的火力把“尖刀连”和重机枪排官兵压制在街道两侧。

宋英心急如焚:“如果这样僵持下去,我们这把‘尖刀’就要卷刃,不但完不成任务,后续部队也无法跟进。”他迅即开动脑筋:必须先灭掉装甲车的威风,打乱敌人装步协同;要打装甲车,必须靠重机枪。

宋英愤懑地抬头观测,心中顿时闪过一道强光。他一跃而起,大声喊道:“重机枪排,跟我来!”宋英带头冲进街道侧面的一户院门,全排战士扛着枪身、枪架、子弹箱紧随其后。他边走边下命令:“上房顶,架机枪。装甲车正面钢板厚,侧面钢板薄,我们要捅其软肋!”

战士们搬来梯子,把武器和弹药快速运上房顶,在房檐边架好两挺重机枪,这样居高临下,把敌装甲车和其后的步兵目标尽收眼底。宋英迅即对一班长布置:“你负责打装甲车,用穿甲弹打侧面;我来收拾后面的敌人。”

待敌群离他们约20米远时,两挺重机枪同时开火。敌装甲车侧面的钢板被打出大窟窿,车上的机枪立刻哑了火,后面的敌军四散溃逃。“尖刀连”连长兴奋地从尘土中爬起,带领官兵如狂风般向敌人卷去。后续部队奋勇而上,冲锋号响彻长空……

在辽沈战役中勇猛顽强、敢打敢拼,宋英荣立一次大功。

军功章是军人鲜血与汗水的结晶。宋英常对战士们说:“当兵要用心打仗。若想战场上有绝招,平时就要练绝活。”战斗间隙,宋英刻苦钻研军事技术,熟练掌握武器性能。他的挎包里随身带着两样东西——擦枪用的油壶和擦枪布,定期对武器进行擦拭保养。他说,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护武器。

宋英对重机枪的构造和性能烂熟于心。他能蒙着眼睛拆解重机枪,也能蒙着眼睛快速准确地将其组装。那时,重机枪的射击测距基本是靠目测——跳眼法,他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练习测距瞄准,打造战场“火眼金睛”。

一个重机枪班,有射手、装填手、运弹手,还有牵马驮武器弹药的驭手,共12个人。宋英说:“不管你是什么‘手’,打好配合才是把好手。战场上随时有牺牲,一个战士倒下去,另一个战士要冲上来。”在部队战后休整时间,他狠抓全排协同训练,使大家成为精通武器的多面手。

1948年11月,宋英带领重机枪排参加了平津战役。天津解放后,他随部队急行军奔向塘沽。

塘沽地处渤海湾,是扼守海上通道的战略要地。上级交给宋英一项艰巨任务:重机枪排配属一个连队,打掉海岸大坝上的碉堡,切断敌人海上逃跑退路。

领受任务后,宋英到前沿侦察。挨着海岸大坝的,是一片晒盐的池田。坝中央排列着3座圆形碉堡,每座碉堡高2米、横面直径约2米。堡体有枪眼,内有重武器。

宋英在隐蔽处仔细观察,几个小时过去,仍趴着不动。他身后的一名战士悄声提醒:“副排长,咱都侦察清楚了,该撤了吧。”宋英说:“再待会儿,我看看海。”“看海?”战士不解。宋英说:“这海有奥妙……”

连长找宋英研究攻打方案,焦急地说:“这几个‘乌龟壳’挺硬!”

宋英说:“是啊。我仔细侦察过了,这些碉堡用钢筋水泥浇铸,非常坚固。如果重机枪远程射击,因弹道有曲线,很难直接打掉它。我们必须使狠招、用绝招,近距离直射,抠碉堡的枪眼。”

连长皱着眉头说:“我也这么想过,可我们无法靠近碉堡呀。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盐池子,坝上又有火力封锁。”

宋英说:“连长,我想出了办法。”接着,他汇报了具体作战计划。

连长听完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们这是借助大海的力量与敌人斗智斗勇!”

敌人原以为凭借特殊的有利地形,在坚固工事里用精良武器守住大坝两侧就万事大吉。没承想,解放军已近距离接敌,重机枪瞄准了碉堡的“眼睛”。

大海汹涌,潮起潮落。涨潮时,海平面与大坝几乎平齐;落潮时,海平面距大坝坝顶约2米。因大坝是斜坡,宋英由此找到特殊时间的特殊通道。这天下午,趁大海落潮时,宋英带两个重机枪班沿着坝的斜坡潜了过去,在离碉堡约300米处架好重机枪。按这个距离打,弹丸出膛后,弹道近乎直线,可以用枪口瞄准碉堡的枪眼直射。一切就绪,宋英喊道:“点射,打!”

两挺重机枪有节奏地鸣响起来,枪弹“嗖、嗖、嗖”地向碉堡的枪眼飞去。重机枪火力的精确打击,使碉堡内喷着火蛇的重武器全都灭了火。连长带领干部战士在坝上发起冲锋,最后把3座碉堡内的敌人全部消灭,打了一场漂亮仗。

进行战斗总结时,连长激动地说:“我们要向宋英同志学习。打胜仗是军人的本分,要求我们必须有智慧、有本事!”

平津战役后,宋英由副排长晋升为排长。重机枪排的战士颇感自豪和骄傲,对其他单位的战友说:“我们排长宋英可了不起,打仗有勇有谋,是大英雄!”为此,宋英在开会时对全排战士说:“我们打了胜仗扬眉吐气,但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大英雄!请大家记住:枪,平时是昂着头不说话的。”

宋英带领重机枪排,跟随南下的队伍又出发了。他高高的身影,消失在如墨的夜色中,奔向远方的黎明……(■焦凡洪)

(中国国防报 2024年11月14日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媛媛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中国军号APP   



    中国国防报
    《中国国防报》官方微信。关注国家安全,助推国防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