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学校南门差不多要关的时候回家。此时,夜已深,偌大的校园无比宁静。工作了一天的我,虽然有点儿累并且还吹着寒风,但迈着大步朝家走时,心里却无比充实温暖。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远方闪烁的星光,发现自己保持着这样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固有的生活节奏已经很多年了。每天早晨一起床,就利索地收拾好出门;晚上通常十一点半上床休息。即便是周末和节假日,我也尽量照着这样的方式生活。每天都努力腾出点时间去健身一下。身边相伴的常是心意相通的师友以及各式各样的书籍。当然啦,电脑比我工作还要辛苦。
这样的人生,可以用“披星戴月”来比喻,也可以用“书斋生活”来形容。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方式既有规律又充实健康。我本人也是生在福中且惜福的!
这样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我在人生到达一定阶段、经过一番摸索后才找到、然后又长期坚持下来的。
这样的生活方式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当我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看到教学大楼的长明灯教室或校园路灯下,有学生还在挑灯夜读时,我心中便有了答案,这应该是从我大学三年级考研时才开始的。
在大三决定考研前,我的生活基本上是率性而为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学业到了大三就相对宽松了。我们中文专业的,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去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所以课程安排会更松些。当时本科师范生主要是致力于初高中或师范学校人才队伍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德高为范、身正为师的道理,一旦有空闲时间,也会自觉地进行原典的研读。
记得大三那年春节过后,大家回校看到课表后一片欢喜,因为需要上的课更少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到图书馆借书,生怕去迟了好书被别人借走。为了能够读到更多的好书,好友间还会互通有无,把手头的好书跟要好的同学分享。
当时天气还没有暖和,每天闲暇时光很多,大家一般都会蜗居在宿舍里啃经典,常常是读着读着就挪到了床上,再读着读着就钻到了被窝里。大家成天待在宿舍里,空气很浑浊,人整日感觉昏沉沉的。
那段时间,我一边在宿舍里昏沉沉地啃着经典,一边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前途。眼前的大把时间,除了可以用来阅读和充实自己以外,还能再做点什么呢?这是我常在想的问题。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考研。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论及某种行动时,常会聊到“内驱力”,觉得凡事想到去做并且能够坚持长期去做,一定有足够的“内驱力”。事隔多年,我也常会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我能够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校园里,一点儿也不在意清贫的学生生活,快快乐乐地完成了本硕博的学业?
那时候,对于大多数农村的孩子来说,能够考上大学,实现从农村进入城市工作,便是人生赢家。所以,当我考上了大学,并且考的还是本科时,身边的亲人们都倍感欣慰,觉得我的人生从此进入了理想的发展模式。
然而,当我知晓同班同学或身边同龄人攻读的大学时,我发现自己并非如大家以为的那样开心,反而出现了始料未及的“不满足”。
我不满足自己的高考发挥。作为历史课的课代表,高考冲刺阶段为了平衡好各个学科的成绩,硬是把一向擅长的历史给完全放了下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狠抓数学中的几何部分,结果历史考得极不理想。这显然是人生的大遗憾!高考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我不满足自己就读的专业和学校。当时我一心要上法律专业,可并没有腾出时间去研究高考志愿的填写,结果填的法律专业志愿一个也没有中,读的专业和录取的学校都是服从调剂得来的。虽然后来我也很喜欢中文,也很喜欢现在从事的学术工作,但当时的心态却并不是平静喜乐的。
看到与自己考分相同的同学们都到一线大城市去读大学了,一向自尊要强的我心里涌起了百般的不甘心。我总觉得年轻的自己人生路还很长,不该止步于此!
“有比本科更高的学历吗?”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就询问起哥哥来。哥哥也是一名大学生,他的见识当然要比我广得多。只见他略思考了一会儿,便答道:“有的啊,研究生要比本科生高一个层次。”
从那时起,“考研”便在我心中播下了光灿灿的种子。
然而,这粒种子要想发芽结果还要待以时日。成长就是这样!时机若是未到,心中的愿望不一定就能够实现。知晓研究生是一回事,考上研究生又是另一回事,就我而言这两者之间真是隔了好多年。
刚上大学那会儿,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到城里生活,第一次在校园里遇到如此多的活力四射的同龄人,感觉迎面而来的人生是全新的,新鲜极了,美好极了。当时,只要能考上大学,就会有份安定的工作岗位,所以大学生活相对轻松自在,更何况我们还是中文系的呐!开学以后,我一头扎进文学的海洋里,每天置身于文艺青年中,觉得眼前的人生真是无忧无虑。在匆匆流逝的时光里,考研一事自然也就忘到了九霄云外。
可是,随着学业的不断深入,随着就业的即将来临,我开始有了明显的紧迫感。那时,虽然慈爱的老师们并不会要求我们闻鸡起舞、悬梁刺股,但是经典里的榜样和身边杰出的校友,却总在暗暗推着我们朝更好的人生方向前行。
知识的世界就是这样!你越是投入其中,就越会知晓自己的不足。当我不断地深入社会时,既感受到了它的辽阔丰富,也感受到了自己离优秀人士的遥远距离,还曾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与否定。
如何能成为更出色的自己?当这个成了我人生最大的问题时,我开始留意起身边的人来,发现学富五车、智慧超群的老师们正是我所向往的。若是自己也能成为像老师们一样出色的人,何尝不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呢!
可是当我心中有了这个理想时,身边的师友们都在及时友善地提醒我:要想做大学老师,是可以的,但必须得有高学历。读研,于是成了我通往理想人生的必经之路。
当时我们是有“铁饭碗”的,师范生的工作是国家包分配的,分配的政策也很明了,就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被分配到家乡做老师。对于这样的人生,各人的态度并不相同。
若是没有离开过家乡,我可能对于这样的人生路并不抗拒,甚至还会将之视为人生的确幸,但是经历了城市生活的丰富和大学校园的精彩以后,我对自己的人生路有了新的设计。我已经不能接受由别人来安排我的人生。是啊,登临过顶峰、看到过辽阔风景的人,向往的当然是诗与远方,而不是眼前的苟且。
虽然年轻但已经有了一定主见的我,渴望能够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路、更有价值的人生路。
可见,我考研的“内驱力”无外乎二:一是想弥补高考的遗憾,靠自己的继续努力,赶上当年人生领先我一步的同学们;二是想自己规划人生,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是的,为了能够从整日昏沉的状况中走出来,为了能够成为像大学老师们一样出色的人,我决定去考研。
人要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真是需要巨大的勇气。
听我说要去考研,身边要好同学的反应先是惊讶接着是不舍,然后就是轮番动员放弃考研这个念头。在大家看来,考研既苦又累,因为接下来的日子既要经历炎夏还要熬过寒冬;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既要独立完成专业的系统复习还要兼顾到当前既有的学业。在大家看来,考研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考上就得靠自己去找工作,这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分配工作的大福利!
那时候信息闭塞,根本就没有考研的复习资料可以买。辅导班也只有学校在开,也仅限英语和政治两门。想考研和能考上研,这真是完全没有必然关系的两件事情。当时我们只要顺利毕业就都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绝大多数同学是不关心考研一事的,考研的同学是极少数的。因为最终能否考上很不确定,所以考研的人常会低调行事。为了不引起身边同学的关注以减少备考的压力,大家常会把备考的资料给包个花哨的封面。
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极了!一跟家里人说要考研,老父亲就立刻跟姐姐哥哥们开了家庭会议,结果全家人都支持。老父亲还特地赶到学校,送来一笔巨款让我去报学习班买营养品。钱是姐姐哥哥们给的,有1400元,当时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只需要60元。
此前跟我一起的“饭搭子们”看我考研的心很坚定,于是一改此前劝我放弃的态度,主动包揽了到食堂打饭和洗碗的劳务。从此一到饭点,我就直奔食堂跟她们汇合,然后直接开吃,吃完就潇洒走人。
“小柏,要好好地加油啊!争取一举拿下,给我们这个小团队争口气,不然大家还以为我们几个人只知道玩呢!”平时嬉戏打闹的小伙伴,这时也变得严肃了起来,时不时地叮嘱我要不忘初心。
现在回忆往日的考研岁月,就如同夏日遇清凉、冬日有温暖一样,感觉完全是美好的!
记得那年的元旦,大家还一如既往地在长明灯教室里专注奋战,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了新年晚会的歌舞声。一位男同学跑到教室前把电闸给拉了。看到教室里一片漆黑,有同学便要发火,这时这位同学站到讲台前大声讲道:“青春当纵歌!此时不行乐,更要待何时?我们给自己好好放一小时的假,过个年许个愿再回来奋斗!”大家热情响应,都出去快快乐乐地玩耍了一小时。一小时以后,教室里的灯又重新亮了起来,大家又恢复如初,在安静地备考。
临近考试时,好友的高知姑妈还从北京寄来了一袋桂圆。如此昂贵的营养品,好友竟然慷慨地拿出来跟我一同分享。我俩很快就把一袋全吃完了。好友突然想起此物易上火会流鼻血,两人吓得赶紧结束学习回宿舍静躺!结果第二天清晨宿舍相遇时,不禁捧腹大笑,原来是虚惊一场,两人谁都没有流鼻血。
快要进考场的前几天,长明灯教室里一位年轻的老师突然神情焦虑地跑来向我们求援,说自己紧张到吃不下饭,问我们如何做到每天都能快乐高效地学习。在最后冲刺的那几天里,我们每天都带着这位略年长点的老师一起到学校的食堂里吃饭,硬是快速地治好了他的厌食症,让他顺顺利利地进了考场。考完以后,他还请我们吃了很贵的大餐以示感激。
当时班上,我们有四位玩得好的老乡,两位考研两位不考研。我考的是本校,另一位同学报的北京电影学院,他因为没有经验把地点报成了北京,要到北京去考。我们三人先是结伴把这位同学送到车站。看到身着风衣的同学登上火车,我们都送上了满满的祝福,觉得他一定能考上心仪的电影专业,觉得他就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导演。
回到学校后,另外两位不考研的老乡表示要尽尽同学情,提出接下来的几天由他们来照顾我。他俩早已做了很细的分工:一位骑车接送我,一位到宿管阿姨那里借锅弄饭菜给我吃。盛情难却,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那几天,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地相处着,似乎我的学业前途都成了他们最关注的了。
考研的那几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当年的考研日期是一月的六号、七号和八号这三天。考试的前一天,刮了一夜的狂风,早上还下起了冰雹,出租车也是在那天调价的。那天起早出行的人,基本上都很难打到的士。我因为有同学骑自行车接送,所以完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顶着寒冷的风雪奔赴考场时,厚重的同学情谊让我的心里装满了温暖。
在外面候考时,我还遇到了好几位同来考研的高中同学。这些同龄人行事显然都比我细致,他们都备好了巧克力来。我们是在很大的教室里考试的,没有空调,窗户还漏着风,坐在里面如同置身于冰窟。每场考试的时间都很长,有巧克力可以及时补充能量。我完全没有想到要做这方面的准备。大家见状纷纷慷慨地跟我分享,结果我发现自己拿的竟然比校友们还要多。我要退还给大家,结果大家一边拒绝一边迅速进考场,“谁让你朋友多呢!”
虽然备考的时间极漫长,虽然当时的考场也极寒冷,但是全部科目都考完以后,我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和苦。
我和我同学先是好好吃了顿美食,然后再慢慢地步行回学校。这是一年以来我们第一次好好感受下慢生活。此时正值中午,头顶的太阳暖和和的,仿佛要把我的心给融化了。我们无比感慨道:“考研真好!以后我们无论经历什么困难,都不会被难倒了!”
是啊,近一年的备考时光,我们得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又得依据自己的学习进展来调整计划,没有专业老师系统指导的情况下,要完成专业全面深入的学习。这段时间,没有人特别关注你,你的学业不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你的日常情绪需要自己想办法调节。我们在孤独中学会了坚韧不屈,在慌张时学会了沉着冷静。
就这样,在考研那年,我在不急不慢地前行着,脚踏实地蜕变着,最终心平气和地接受结果!
那时没有网络,成绩是一门一门出结果的,并且英语和政治都是有国家最低分数线,各专业也有国家最低线总分线,这些都是一个一个发布的。结果从查分到最终知晓结果,前前后后经过了两个多星期。每次去研究生处找老师询问时,都是对自己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所幸的是,遇到的老师态度都特别友好,对我们这些上进的学生特别地关怀。
我考的是本校,知晓结果得要比考外校的同学早一点儿。得知考上的消息时,同学们刚好从各处实习回来,那天大家全都在班上上晚自习,我收到了同学们真挚的祝福,记得当时班上还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其实并没有先前以为的那样激动。之所以如此,可能与漫长的考研岁月里,我已经有了巨大的收获有关。好的结果,于此时的我只是锦上添花;若是没有好的结果,已经收获满怀的我,也不觉得人生有什么遗憾!并且当时的考研录取比例也不高,能考上极不容易。昔日一起奋斗的同学们有考中的自然也有落选的,结伴奋斗的经历让我有了深切的同理心,所以我即便很高兴也只会放在心里。至于考研的巨大收获,多年以后我再细想总结,觉得它们包括如下这些方面:
我找到了最优的学习方法。上大学以后,我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到了文学经典阅读上,长期忽略英语学习,结果成绩一落千丈。为了改变眼前的不利现状,我选择了最慢热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每天背英语字典,而且选择的还是全英文的《朗文英语字典》。这是我从梁实秋写的留学生活的散文里学习到的。当年庚子赔款的那批留美青年,好多英语都是零基础,他们登上去往异国轮船时,就是带着一本字典,然后就这样开启了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后当他们登上美国土地时,在语言方面已经充满自信。的确,当我坚持背完字典的二十分之一时,英语单词量已不再成为问题,此后思维逻辑便有机会发挥出色的作用。从此以后,我不再害怕英语,反而哪天不学英语反而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从英语的艰难突围中,我也明白了学习的真谛:学习,从来就没有捷径,越是聪明的人越要肯下笨功夫。唯有时间与精力的持续专注投入,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得到根本性的突破提升。
我过上了有规律的生活。我不再由情绪来支配我的行动,而是牢牢地依据理性。为了将制定的学习计划落实到位,我过起了军人般严格自律的生活:早晨在宿舍大门开启时早早地出门,晚上在大门关闭前匆匆地进来。坚持一日三餐,保持营养均衡;坚持午休,坚持锻炼。身边再热闹同学再热情,我也不会改变既定的计划。那一年,绝不会去做与考研无关的事情,我将无效的人际交往减至零。因为生活有规律,所以每天都是神清气爽的:身体极安静,思维很活跃。
我收获了真挚的情谊。儿时母亲总会提醒我,不要结交酒肉朋友,因为那些人跟自己并不会建立深厚的情谊,患难时刻根本不可依靠。听过来人的智言,真的很受益。考研时,我结识了不少志向远大、高度自律的好友。与他们结伴考研的日子里,真切地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理想的重要和梦想的美好,这些人是我以前没有真正深入接触到的。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孤独会少,信心会增。
记得当时材料的复印费极贵,复印一张纸要付费一块钱。有一天,我在政治辅导班认识的一位学校老师把他的英语复习资料整本复印给了我,足足有一百五十四页,就是因为我无意间看到了他的资料后很羡慕地说了一句“你怎么能买到英语复印资料的呢?我们都不知道从哪里能买?”
当年资讯和物流的落后,是我们今天的青年无法想象的。我们虽然雄心万丈地加入了考研大军,但是对于如何系统学习以提升成绩,却没有一点儿复习资料可以参考。专业课还有些教材可以依靠,还有任课老师可以咨询,可英语和政治却是一头雾水。班上机灵的学生虽然知道可以从邮局订考研复习资料,可是没有订阅经验的他们填写订单时,却根本没有看资料的发行日期,结果考研资料寄到时,考试成绩都已经公布结束了。
为了省钱,我只报了学校的政治辅导班。英语考研的复习范围和具体难度,我无从知晓。当我偶然间看到邻座老师竟然有一本很新很权威的英语考研资料,真是羡慕不已。我要把复印的钱给这位老师时,他连连拒绝:“你们学生哪有这么多钱!你用功读书,以后回报母校就好了!”直到二十年以后、我回母校工作时,我才再次与这位心善的老师联系上。当我感恩地提及当年的巨大情谊时,这位面善的同事和当年一样,只是微微一笑!那本英语考研资料成了我英语提升的利器,我用铅笔反复地做,并在上面写上了密密麻麻的研学笔记。
人各有志!我的同学好友不少都没有选择考研路,但并不妨碍我们之间情谊。他们看到我每天早出晚归地专注学习,都投来鼓励和赞许的目光。在考试临近的日子里,宿舍的同学们都尽量早点儿上床休息,以免影响我休息;考试期间,舍友们还主动提出承担去食堂代打饭的事务。一起考研的留校学姐觉得我宿舍里的人多,会影响到我的休息,还盛情把我邀请到她的教工宿舍休息。对的事情,能够坚持下去,不光要靠自己的力量,还要靠身边人的支持。
我感受到了蜕变的美好。若是不经历考研,我就不会对专业有系统的认知,更不会知道在这些专业领域有那么多开拓创新的前辈们,当然也就更不能理解学术研究和精神生产之于社会和人类的深远意义。世界百业,只要存在,都有理由。通过考研,我走上学术之路,成为了高校教师,从此把人生的很多时间投入到人文领域中耕耘。这一切不光能益于学术事业,更能益于自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圣人千年前所言的这句话,其实道出了人的精神被丰富和激活以后,最先的受益者其实是自己,因为你会因此变得更新更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当我写完此文时,外面寒风正凛冽,我知道学校楼下长明灯教室里那些考研的才俊们此时正在热血奋战,正在期待能在考场上奋力一搏,我再次感受到了潜藏在平静日常生活背后、人的生生不息的向上力量。
考研,显然是益于一生的峥嵘岁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柏红秀,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双博士后,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国格乐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传统礼乐文化与文学研究基地(培育)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撰写专著教材7部、论文50多篇,从事传统文化与经典文艺研究。主持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1项、全英文研究生课程2门,主持校创新创业及重点教学改革等教改课题6项,获得扬州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影视鉴赏》《戏曲鉴赏》课程,两门课均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影视鉴赏》24年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5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扬州大学最美教学科研岗女职工(2020年)。乐府学会理事(国家级一级学会);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东亚唐诗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扬州名城非遗产学研中心理事长。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扬州大学2023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二等奖等。
文章|柏红秀
校对|毕金凤 杨梓萌 金晶
编辑|毕金凤
总监|镇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