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风景

文化   2024-08-02 21:01   上海  

世间最美的风景

柏红秀

闲暇时,我偶尔会翻看手机上的照片和视频,惊奇地发现近几年因为儿子去读大学了时间变得相对自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去了好多地方,所到之处常有受人美誉的名胜古迹和网红打卡地。回想起这些或近或远的出行,我发现当时的体验感似乎并不总是美好的,很多时候是苦的、是累的。

记得去年六月份到敦煌,第一次从飞机上往下看,我以为底下全是河流,结果随着飞机的慢慢着陆,这才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全是沙石。那些沙和石,漫天漫地地随风成形,从空中看上去就宛如同一条条宽窄不同的河流。站到它们面前,往远处眺望时,顿觉天地间一片混沌,于是苍凉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虽然当时接待我的友人们都说这是来敦煌的最好季节,可是真的深入其中时,我却发现了并不一样的体验。比如去阳关景区,跟随导游出行时,我发现眼前除了一望无垠的干土乱石外,便是苍荒空旷的大地,风沙大得让人有点儿站不住,随身携带的防晒衣和帽子根本就无济于事,感觉整个人儿都在被风沙严严地包裹着,眼前基本就没有什么植被,这让习惯了在绿化优美的城市以及温度适宜的室内生活的我,顿觉黄沙扑面的苦寒。因为有了这样的感觉,后来连看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兴致都有些减弱,一心盼着能早点儿回家。

再如今年六月份,我去长沙出差。在没有去之前,被网络各式美景和美食的图片视频所吸引,满怀期盼地提前做了一个攻略。到达后稍作调整就依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下午五点钟左右出门逛景点,无论是去橘子洲还是去岳麓,我都只有一种感觉——热得慌。看到陪我一同出行的当地友人健步如飞,衣服已经湿透了好几次的我,对于自己此前平时所做的体育锻炼突然就持完全怀疑的态度。在长沙的那几天,只要是白天到外面出行,我就完全处于虚弱的状态,常常是一步三停留。因为燥热得很,觉得此处唯有茶颜悦色才是最贴我心。每天都要喝上一两杯,觉得唯有如此才能助我度过眼前的艰难、好续命存活下去。

虽然每次出行都觉得累和苦,但奇怪的是,事后这些事儿最容易被忘记。一旦有机会去新的地方,我又会毫不犹豫地提起行李箱兴高采烈地出门了。

因为常听友人们说青海好,不但风光美而且牛羊肉也好吃,所以今年我也在最好的季节抽空去了。可不曾想到,去那里的第二天就开始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了,头脑欲裂,无法入睡,且食之无味。无论是去参观名寺庙还是游玩青海湖,走着走着就身心分离了,感觉灵魂不是走到了前面就是落到了后面,眼前的人和景突然间就会消失,变成金光一片。这时迫切需要去吸氧和吃食物,结果导游们讲解的各种知识,听得虽多记得却甚少;即便美景就在眼前,也兴致不高,思绪常会如眼前的云朵一样,四处飘散,漫无方向。出行的感觉仿佛就是在“逃荒”。一天下来再回到宾馆时,一直在为自己能捡回一条命而心存庆幸。至于师友们夸赞的牛羊肉,虽然也是真的吃到了,但其中的滋味却浑然不知。

这样的生命体验,其实不仅是我,很多的人都有。现在的人,因为长期生活在城市里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都盼着能有机会离开熟悉之外,去外面更大的世界走走看看。可既然出行的经历并不都是快乐和美好的,为何事后大家总是会立马将其中的苦和累给忘记,而不是如古话所言的那样“吃一堑长一智呢?每次看到寒暑假旅游大军在世界各种热闹出行且状况百出时,或是翻看自己手机里行走世界时的图片表情总是无比欢乐时,我常会思考这个问题。

旅行,除了能拓展自己的见识,让我们由一个出生一地、受教一方的小我变成一个拥有辽阔世界的大我——丰富且自信的大我以外,我想还有更多的值得我们投入其中的理由。

我于是细细地回忆起那些与平时有别的、出门行走的日子,突然发现自己但凡出行,总会习惯地与友人们同行。这些友人都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结识的、特别情投意合的好友,虽然我与他们并不是出生在同一地或是工作在同一地,也不一定时常联系,可时空或是习俗的差别却并不会阻碍我们的深入交流。我与这些友人常常是一见如故的或惺惺相惜的。之所以明知会有苦和累也会选择去远方,其实很多时候,我是在去与这些友人相见。当然这些师友,有的是健在的,他们此时正在我们奔往的远方投入地生活着;有的则是故人,他们也曾经在我们向往的远方精彩地生活过。

我去敦煌时,看到了曾在这片厚土上精工细画的大唐工匠们留下来的壁画杰作。那些佳作即便被悠长的时光磨得只有剩下稀少的线条或是模糊的色彩,我依然能像余秋雨先生当年见到时一样,从这些作品里强烈感受到先辈们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劳作下独特的睿智和丰富的情思。这样的情思被古人创作、被前辈记录、被我看见,我因而对于自己的人生便有了更厚一层的沉淀和更深一层的洞见。这些大唐不曾留下名字的工匠们或写下《文化苦旅》的余秋雨先生,他们都是艺术的创作者,与现在的我,何尝不是同道?

是啊,当我们前往那些受人美誉的风光胜地时,很少人会选择独往,通常会与亲近的人儿同行。这时,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那些拥有强大旅游攻略能力或对本地文化耳熟能详的同伴们的真挚情感。

记得去敦煌和成都时,我都是与扬州的友人同行的。我们安全地穿行在城市,结伴寻觅美食,去网红书店打卡,感受到各处咖啡的妙不可言,快乐自在地拍照留念。在长沙,友人们会热情地做起向导工作,不但制定了适宜的攻略,而且在异常炎热时坚持放下手头繁重的工作来陪同我,让我一下子就能见识到这座网红城市深处的悠长历史和文化底蕴。到了青海,一下飞机就见到了在那里等候多时的友人,还收到了洁白的哈达,抵达宾馆时,会务人员给我了双份的酸奶。去青海湖时,友人更是事先就准备了一块很大的面包来投喂海鸥,结果我拍照时,身后全是美丽的海鸥在活活泼泼地飞翔。

这次再来泰国,虽然我与这里的师友们相识不久,却总能感受到他们如此地温度一样的热情和细致入微的关心。比如去上课,桌上常会放着各式的水果和小零食。虽然这次我没有任何去景区、海边的游玩计划,但是白天工作结束以后,熟悉这里的师友们总会想着要带我去见识不一样的泰国。那些在当地人看来极寻找的百姓饮食让我体验到了格调不同的烟火气,那些藏在这所国际化大都市深处的极富文艺范的门店让我对异国风情有了更丰富的感知。

这些友善的陪伴、这些耐心的向导、这些精致的安排,其实就是人的真情厚意,其实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我们之所以乐意离开舒适地,去异质空间生活,即便受了苦和累也依然能勇往直前,其实,理由也同样是它。


作者简介

柏红秀,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双博士后,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国格乐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传统礼乐文化与文学研究基地(培育)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撰写专著教材7部、论文50多篇,从事传统文化与经典文艺研究。主持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1项、全英文研究生课程2门,主持校创新创业及重点教学改革等教改课题6项,获得扬州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影视鉴赏》《戏曲鉴赏》课程,两门课均入选“学习强国”平台。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5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扬州大学最美教学科研岗女职工(2020年)。乐府学会理事(国家级一级学会);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东亚唐诗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扬州名城非遗产学研中心理事长。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扬州大学2023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二等奖等。


图片源于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

文章 | 柏红秀

拍照 | 王一晗

编辑 | 镇玉玲

校对 | 毕金凤 李涵博

总监 | 镇玉玲


柏家文艺
关于电影、诗歌、戏曲等艺术的独特赏鉴,对于平常人生的真情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