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力量丨那时候都想成为科学家,可最后只有他成了科学家!

文摘   2024-09-06 19:32   江苏  


Highlight moment


校友力量


南京九中


Highlight moment

邂逅九中之美

🔷回顾中学阶段与解锁未来人生路


今年开学典礼上
南京九中1979届校友
“夸父一号”

(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
首席科学家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甘为群先生为母校学子

带来了一场

启迪心灵、激发梦想的精彩演讲








⚪⚫⚪


甘为群校友坦言
过去经常

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面对中学生作开学演讲还是第一次
他结合自己的经历
向学弟学妹们传递了关于
“中学阶段与未来人生路”的几点思考
希望他的故事
能为九中学子的成长之路
点亮一盏灯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1个月前,校友会陈秘书长向我转达校领导让我在母校开学典礼上讲话的想法,我非常犹豫!虽然我在单位做过15年的学位委员会主席,每年都要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讲话,讲一些研究生阶段的ABC,但面对中学生,在开学典礼上讲话,这还是第一次。在开学典礼上讲中学阶段的ABC,显然不是我今天的任务,况且我在母校已经是50年前的事情了,那些老黄历对50年后的今天还能有什么启发?想来想去,就用给我的十分钟时间来谈1个主题: “中学阶段与未来人生路”,只谈我自己,如果同学们能够从我今天的讲话中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那正是我所期待的。

我是1974年上的初一,当时在小学“带帽子”(在小学的基础上增设初中,有点类似给人戴了个帽子),1975年才进入母校上初二,至1979年高中毕业整整4年。1979年是恢复高考第三年,也是高考正规化第一年,是我们79届高中毕业生的主场。那一届我们有15个班,800名学生。那一年母校高考是什么样子?我估计南京市第一!这里有几个数字:当年全省最高分约423分,过400分全省20人左右,母校最高分410分;380分以上全省180人,我是377,估计全省排名在250名左右。当时母校有3人排我前面,和我同分还有一人,可以说是前5名。实际上如果算上79届77年考上的2人和78年考上的6人,单纯从高考成绩看我只能排年级12-13位。也就是说,我今天是以当年母校高考排在十名开外的身份站在这里,这或许对大家有所启示。


time

2022年10月9日,我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指挥中心,看着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伴随着雷鸣般的轰鸣声缓缓升空,我内心无比激动。既为自己,也为国家。卫星的成功发射,产生了巨大的国内外影响(大家感兴趣可以上网搜“夸父一号 ”或者我的名字,当时热搜流量甚至过千万,“夸父一号”成功发射获评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为了摘掉没有太阳探测卫星的帽子,中国整整等了快 50 年!我很感慨自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射中国的太阳探测卫星可以说是我一生的追求,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2011年我抓住时机正式提出“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中文昵称“夸父一号”)概念,预先研究—背景型号—综合论证—方案设计—初样研制—正样研制,11年磨一剑,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后,在接受《人民日报》旗下《环球人物》杂志专访时,记者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自己,我脑海中突然跳出这几个字: “一条路走到黑”……,这条路的起点就是母校!





今年1月,我作为79 届校友在德基参加校友会,身边坐着的也是79届校友,叫薛频,响当当的名字,他实际是 77 年考上南大的,母校的名人,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很早就下海开公司了,一直活跃在时代科技的浪头。那天他亲口对我说:“我们当时的理想都是做科学家,可最后只你一人成了科学家。”这与我之前“一条路走到黑”的表述就联系起来了。怎么才能成为科学家?我想同学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我也考查了高考在我前面的11个人(除了1-2人完全失去联系以外),好像专事科学研究的真还没有。这也很正常,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所谓的成功,就是做你想做的事,回头看时没有遗憾。你现在成绩名列前茅,特别要注意心理建设;你现在成绩并不靠前,也不要气馁,未来人生路漫长,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的经历,如果要总结,也就两个字“坚持”!在此与同学们共勉。最后借此机会感谢母校的培养!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供稿丨甘为群

编辑丨校办

审核丨校长室

Hi

南京九中融媒体宣传矩阵

  抖音号  

  微信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  

南京市第九中学
学校新闻或招生信息等家校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