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表情包的人,往往情商更高;发现果糖促癌机制 | 科技周览
学术
科学
2024-12-07 08:00
北京
整理 | 周舒义、望乡
Emoji是在聊天中使用的形意符号,可以表达丰富的情绪和意涵。尽管这些表情符号作为交流“润滑剂”,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表情包背后的心理机制仍鲜有研究。12月4日发表于PLOS ONE的一项研究表明,聊天时表情符号使用频率较高与高情商有关,而回避型依恋者在和朋友、恋人交流时倾向于较少使用表情符号。Emoji | pinwhalestock, Pixabay, CC0情商是指处理、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依恋类型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与他人相处的模式,受幼年时的养育环境影响。依恋类型大致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焦虑-矛盾型)。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都表明个体缺乏安全感,在年幼时期没有得到养育者恰当照料,需求没能得到适当回应。研究人员在320名成年人中调查、分析了表情符号使用频率、依恋类型和情商之间的关系,参与者主要是居住在美国的白人,且是受过教育、已婚的异性恋者。结果显示,情商较高、依恋类型安全的个体倾向于更频繁地使用表情符号。无论男性女性,依恋回避程度越高,向朋友、恋人发送表情符号的频率就越低;对女性来说,依恋回避还与较少收到表情符号有关。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使用表情符号,但这种差异只出现在与朋友、家人的互动中。
研究团队表示,我们的线上交流模式是一面镜子,可能会映照出自身的心理特征。“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脸或心形符号:它能传情达意,让沟通更有效,而你使用它的方式会揭示更多关于自身的信息。”相关论文: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08880
此前研究显示,过量摄入果糖除了会导致肥胖、糖尿病,还可能促进多种肿瘤生长,但具体机制一直是个谜。12月4日发表于Nature的一项研究发现,果糖摄入后不能被癌细胞直接代谢,而是由肝脏转化为脂质进入血液,间接“滋养”肿瘤。果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水果、蔬菜、乳制品和谷物中的糖类,具有口味好、甜度高、升糖指数低等优点,因此一度被认为是“健康糖”。随着高果糖玉米糖浆被广泛用作饮料和食品的甜味剂,过去50年来果糖消费量大幅增加。目前人们的果糖平均摄入量大约是一个世纪前的15倍。在新研究中,作者向肿瘤斑马鱼模型和小鼠模型喂食果糖,发现高果糖饮食的斑马鱼、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更快。有趣的是,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均未出现显著差异。分析表明,果糖在摄入后极少进入循环系统,难以被癌细胞获取;而且所研究的癌细胞缺乏代谢果糖所需的酮己糖激酶-C和醛缩酶-B,难以大规模利用果糖。于是,作者将目光转向果糖的重要代谢器官——肝脏。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细胞丰富的酮己糖激酶-C 可以将果糖代谢成包括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在内的各种脂质,LPC会从肝脏释放到血液中,被癌细胞吸收利用,转化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酰胆碱。作者发现,小鼠摄入高果糖玉米糖浆后,血清中的LPC水平提升了7倍之多。上述研究表明,果糖大量摄入后会通过肝脏代谢转化成细胞膜原料,促进肿瘤生长。肝脏将果糖代谢为LPC,促进肿瘤生长 | Fowle-Grider et al.此外研究人员注意到,在果糖消费量激增的同一时期,50岁以下人群的癌症发病率也节节攀升,他们正在开展相关研究,试图探究其中的联系。研究人员表示,除了饮食干预,新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新的癌症疗法,有望通过阻断果糖代谢来遏制肿瘤生长。相关论文:http://dx.doi.org/10.1038/s41586-024-08258-3
12月4日发表于Nature的一项研究从鸟腿汲取灵感,设计出既能跳跃起飞,又能在地面上行走的飞行机器人“RAVEN”。这种设计可以让飞行器更加节能地快速起飞,有利于克服各种复杂地形。 RAVEN | 2024 EPFL, Alain Herzog.jpg鸟类后肢(俗称鸟腿)兼具多种功能,可以行走,也可以跳跃助力起飞。鸟类借此在行走和飞行两种运动模式之间无缝切换。这种特性有望应用于飞行机器人,从而扩大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范围。但类似机械结构可能会过于复杂、笨重,不具备实用性。RAVEN没有照搬鸟腿的生理结构,其后肢结构经过简化,模拟了鸟类的髋、踝和足。鸟类起飞时通过弯曲腿部积蓄和快速释放能量,RAVEN模仿了这一机制,能像鸟一样跳跃起飞。借助上述设计,其能切换多种运动步态,如行走、跳跃、跨越障碍,能极大提升起飞时的初始速度,而且比无跳跃起飞更节能。RAVEN与鸟类的比较。RAVEN能够行走、跳跃、跨越障碍和跳跃起飞,这些行为都能在鸟类身上观察到。| Won Dong ShinRAVEN不仅为机器人实现多模式运动提供了一种可行解决方案,也增进了我们对鸟类的了解。一些飞禽的腿部占据了它们整个身体质量的近30%,新研究暗示了如此“重金投资”的原因——这有利于实现快速、节能的起飞。作者总结说,在RAVEN腿部设计的启发下,今后有望设计出能实现多运动模式的更多种类仿生机器人,以适应不同复杂环境。相关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228-9
当地时间12月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的最新时间表,将“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和“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的执行时间再次推迟。这一决定与执行“阿耳忒弥斯1号”任务的“猎户座”飞船隔热罩技术问题相关。 “阿耳忒弥斯”是美国2019年宣布的登月计划。执行“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的“猎户座”飞船于2022年11月搭乘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这是美国一系列月球探索任务的第一步,为后续载人探月任务奠定基础。NASA原计划2024年完成“阿耳忒弥斯2号”任务,2025年年底实施“阿耳忒弥斯3号”任务,今年年初宣布将两项任务执行时间分别推迟至2025年9月和2026年9月。 据5日公布的最新时间表,“阿耳忒弥斯2号”和“阿耳忒弥斯3号”任务将再次分别推迟至2026年4月和2027年年中。NASA表示,这一决定是在对“猎户座”飞船的隔热罩问题进行调查后做出的。调整后的任务时间表能够预留更多时间解决“猎户座”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相关问题。据介绍,“猎户座”飞船在执行“阿耳忒弥斯1号”任务时,在重返地球大气层过程中,隔热罩上“意外”地出现烧焦物质脱落,其隔热材料的损耗方式与预期不同。“猎户座”飞船使用了一种名为Avcoat的隔热材料,它是飞船热保护系统的关键材料,在受热时会损耗。在飞船重返地球大气层过程中,该材料可保护飞船和宇航员免受近5000华氏度(约2760摄氏度)高温的影响。调查团队分析认为,由于隔热罩内产生的气体没有按预期排出,导致内部压力积聚,使得外层隔热材料发生开裂和脱落。(新华社)我们距离禽流感大流行有多远?新研究说可能只差一个突变。12月5日发表于Science的一项研究表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血凝素(HA)只需单个突变,就能将病毒的受体结合特异性从禽类转向人类。这打破了至少需要两个突变的旧有认知,意味着禽流感病毒发生相关突变、获得人际传播能力的风险高于此前预期。2021年,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的进化枝2.3.4.4b在北美爆发,并通过野生鸟类传播至世界各地。2022年,疫情蔓延至全球60多个国家,致使超过1.31亿只家禽死亡或被扑杀。随着病毒流行,水貂、海豹、奶牛等哺乳动物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报告持续增加。尽管目前尚无人传人的明确记录,但由于哺乳动物在生物学上比鸟类更接近人类,这引起人们担忧,病毒可能发生突变从而更易感染人类。禽流感病毒要侵染宿主细胞,首先要通过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蛋白识别、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因此,血凝素是病毒实现跨种传播的首要决定因素。2.3.4.4b毒株难以人传人的一个关键障碍是,它的血凝素目前倾向于特异性结合禽类受体,而非人类受体。研究人员向2.3.4.4b毒株(A/Texas/37/2024, Texas)人工引入靶向突变。结果发现,仅需单个突变(Q226L)就可以让血凝素的受体结合特异性发生转变,更易向人类传播。此外,添加第二个突变(N224K)可以进一步增强其结合人类受体的能力,使其接近2009年流行的H1N1禽流感病毒的水平,同时降低其禽类受体结合能力。H5N1禽流感病毒颗粒 | NIAID and CDC研究人员表示,新发现强调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跨物种传播风险不容小觑。宾夕法尼亚大学病毒学家Louise Moncla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接近H5型禽流感病毒大流行的一次。”也有人持乐观态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Caitlin Rivers指出,过去也有类似凶猛的禽流感病毒,如H7N9,但并未引起大流行。“我觉得一切还都不好说,情况可能朝任一方向发展。”相关论文: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adt0180
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导电墨水,可以直接打印在人体头皮上来监测大脑活动。这种“电子纹身”可作为脑电图(EEG)的传感器,为监测脑电波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还有望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方案,拓宽其应用范围。相关论文12月2日发表在Cell Biomaterials上。脑电图 (EEG) 是诊断癫痫、脑肿瘤和脑损伤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在传统脑电图测试中,医疗人员测量患者的头皮,标记十几个位置,然后粘贴电极,通过这些电极来监测患者的大脑活动。患者可能需要保持坐姿数个小时来完成脑电图测试,整个流程既耗时又繁琐,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当前脑电图技术(左)与新型电子纹身(右)对比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现在,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由导电聚合物制成的墨水。传统导电薄膜会被毛发阻隔,而这种墨水可以穿过头发到达头皮,干燥后就可以充当薄膜传感器,捕捉大脑活动。利用计算机算法,团队可在患者头皮上确定电极点位。然后使用数控喷墨打印机将一层薄薄的导电墨水“打印”到这些点位上。该过程快速、无需粘胶接触,不会让患者感到不适。测试表明,这种新型电极相当灵敏。此外,传统电极上的凝胶会在6个小时后开始变干,信号质量变差;而电子纹身可在24小时内始终保持稳定连接。研究人员表示,团队计划未来在电子纹身中嵌入无线数据发射器,以实现完全无线的脑电图监测。“我们的研究可能会彻底改变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的设计方式。”相关论文:http://dx.doi.org/10.1016/j.celbio.2024.100004
12月6日凌晨,OpenAI开启“12天12场直播”的首场新品发布活动,带来了多模态的o1正式版,以及更昂贵的ChatGPT Pro订阅服务。今年9月,OpenAI发布了新一代大模型o1的预览版。o1将思维链(CoT)融入训练和推理过程,通过深度推理解决更复杂的自然科学、编程和数学问题。OpenAI表示,和预览版本相比,现在的o1思维链更加简洁,“思考”速度提高约50%,在回答困难问题时,出现重大错误的概率减少了34%。o1预览版只能通过文字交流,此次更新加入了图像识别支持。OpenAI表示,未来几个月o1还将增加网页浏览、文件上传等功能。o1正式版目前向ChatGPT Plus和Teams用户开放,下周向Enterprise和Edu用户开放。OpenAI在这次发布中还推出了ChatGPT Pro订阅服务,每月收费高达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50元)。ChatGPT Pro用户可以无限使用o1大模型、GPT-4o以及高级语音模式等(ChatGPT Plus用户使用o1有每周50条信息的限制)。ChatGPT Pro用户还可以使用o1 Pro模型。OpenAI表示,o1 Pro会使用更多的计算资源进入深入思考,为“最难的问题提供最好的答案”。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