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 陆俊,梁恩民,丁慧霞,等: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多模态通信组网研究

学术   科技   2024-08-13 17:10   北京  

祝贺《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蝉联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引文信息


陆俊,梁恩民,丁慧霞,等.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多模态通信组网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422(3)65-74

LU Jun,LIANG Enmin,DING Huixia,et al.Research on polymorphic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for new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24,22(3):65-74(in Chinese)

01

研究背景


随着“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配置日趋平台化、能源利用日益高效化。现有负荷管理系统控制实时性、精准性、互动性不足,智能化交互能力有待提升,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本文在负控原建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通信网络覆盖率、带宽和实时性、安全可靠性等因素,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需求出发,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架构思想,开展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多模态通信组网研究。


02

主要创新点



1)本文在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化通信组网模型与部署架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多模态通信组网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多模态通信组网模型
2)在所提组网模型框架下,针对现阶段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接入网层部署可靠性,设计了适应负控业务场景包含有线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虚拟专网的通信接入网层工程应用部署方案,如图2、3、4所示。
图2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有线专网典型组网方案
图3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无线专网组网方案
图4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无线虚拟专网组网方案

3)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技术,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组网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03
解决的问题和意义

本文针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网络终端分布广泛、传输方式多样、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PINet)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组网模型及其部署方案,并从电力有线专网方案、电力无线专网方案、无线虚拟专网方案3个方面设计了适应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通信接入网组网方案,最后分析了所提出方案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网络建设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作者介绍

陆俊
陆俊(1976),男,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通信和智能用电,E-mail:lujun@ncepu.edu.cn。
梁恩民(199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需求响应下的配电网调度策略。
丁慧霞(1981),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与测试。
龚钢军(1974),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通信与资源分配。
高凯强(1981),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信息通信系统。
汪莞乔(1995),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射线跟踪无线信道仿真技术研究。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发布期刊信息及论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