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增强节粮减损意识,身体力行为农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让中国人民的饭碗越端越稳。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可以说一粒粮食走过了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四季”。2024年赣州市早稻播种面积210.55万亩,预计总产量74.15万吨。为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赣粮集团应用以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为主的新技术,智慧粮库系统能够预防和消除粮食储藏过程中自然发热现象,降低粮食呼吸强度。保防人员认真做到“三七”检测制度,严格落实“一规定两守则”在减损方面,能将粮食的损耗率降至每年0.15%以下,平均减少0.7%的粮食损耗。
众所周知,浅圆仓占地面积小、仓容量大的优势虽然明显,但很容易产生“冷心热皮”、“通风死角”等问题,会影响通风降温、熏蒸杀虫等技术应用。今年赣粮集团把难点和需求变成技术创新,应用于浅圆仓升级改造,仓房隔热性和保温性大大提高,能够降低人力、损耗,促使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降至1%以内。作为赣州仅此一家的浅圆仓,今夏首次入粮,在6个仓库满容量情况下,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约200万元。
一直以来,由于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技术知识缺乏等各种原因,农民储粮损失较大。作为基层粮食人,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把粮食收好、管好,最终落脚点是为了节粮减损。每年夏粮丰收时节,我们都会走向“田间地头”,开展科学储粮知识业务培训,组织赴南昌、抚州等地考察学习。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5轮次,培训种粮大户和高素质农民350人次。现粮食教育基地已建成,可向农户朋友科普节粮减损、科学储粮的知识技巧,助力农民保产增收。
农民是粮食生产流通的起点,农户收储造成的粮食损耗都是因为操作手段比较原生态导致的。相对于自然晾晒,稻谷杂质含量一般在1.5%-3.0%,根据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稻谷杂质含量需在1%以内。赣粮集团专业化开展粮食产后代清理、代烘干、代加工服务,助力粮农节粮减损增收,取得良好成效。今年集团粮食延长收购交易时间,开足马力,24小时“不打烊”,全天候开仓烘粮。在烘干现场,收购及代烘干的湿稻谷有序入仓,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清杂、除尘,经过近20小时的烘干作业,稻谷水份达到目标水分后出仓入库或进行加工。2024年烘干早晚稻近3000吨,辐射蓉江新区、经开区、赣县、南康、于都等农民30余户,大大缩减了粮食损耗和人力成本。
为确保夏粮收购过程中计量器具准确,保障广大农民利益,集团报请专业检测机构人员对粮食收购各类设备进行计量检定,确保计量器具检斤准确。同时,还对水分测定仪和电子汽车衡等强检计量器具逐台逐件进行登记,建立健全计量器具台账和档案。积极组织质检员开展检化验仪器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流程,保证设备在收粮时“不掉链子”,保障农民销粮时用上“放心秤”。在2024年粮食收购中对1200多台送粮农户车辆抽取样品近1300件,展开对水分、杂质、谷外糙、新陈度、精米率、重金属、农残等10000多次的项目检测。基层一线人员身先士卒,从晨光初晓到夜幕低垂,十二个小时的坚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责任与担当。在集团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11月底圆满完成今年26000吨的粮食收储任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任何时候,珍惜粮食、敬畏粮食的理念不能改变,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我们要始终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切实扛起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为节粮减损而竭尽所能,这不仅是“三农人”的事业,也是“赣粮人”的志业。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们也将继续利用科技节粮减损,助力粮食安全。让农业根基更稳,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来 源:赣粮集团 吴诒昆
编 审:王胜 刘和生 赖锦添
编 辑:莫少雨
主 办:赣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