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于都县以生态为底色,以特优为品牌,以融合为路径,深入推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把风景变成产业,真正让村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近日,笔者走访于都县多个乡村,探寻美丽乡村如何将“颜值”变为经济产值。
2024年入冬以来,于都县禾丰镇兰花小镇分外热闹。不少游客来此赏美景、住民宿、吃农家饭,感受独特的兰花文化,享受一场身心舒畅的花海之旅。
兰花小镇尝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甜头。随着于都县长征文化的发展,兰花小镇红色文化产业也越来越红火。依托这一优势,兰花小镇盘活文化资源、山水资源,转变传统的靠天吃饭发展模式,逐渐形成规模宏大且超越村域范围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在闲置荒废土地上新建3万平方米停车场,购买旅游观光车,实施强弱电网线入地,硬化街巷道路,拓宽改造公路,整村铺设下水管道,有效解决生活污水等黑臭水体排放问题……近年来,兰花小镇不断美化整村环境,“一盘棋”推进和美村庄建设。
禾丰镇副镇长卫美玲介绍,为提升接待能力,自2024年6月起,兰花小镇全面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烧烤营地、特色民宿,开展以兰花为主题的体验式乡村旅游,通过打造“兰花”文化,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的兰花小镇,一街一巷皆风景,一幅产业兴旺、颜值出众、活力四射的和美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这样的美丽乡村,在于都县还有很多。
古寺庙、古祠堂、古门楼、古戏台、古接官厅……在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目光所及皆是幽静古朴的画面。寒信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2013年寒信古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初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1年初被列为赣州市第一批非遗小镇、江西省非遗传承小镇(建设),2022年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2023年获第一届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优秀案例,2024年获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不仅保存着相对完整的红色遗址,还拥有大量古建筑。依托文化资源,寒信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因文化而兴、因旅游而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保留传统村落风貌,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我们村能有今天就是受益于此。”寒信村党支部书记肖建久说。
如今,古村里建起景区,古村外建成新村,古村人搬到了新村,古村的文化保护和文旅开发做得越来越好。
为更好激活发展活力,寒信村探索“政府引导+集体为主+合作社运营”的整村经营模式,成立寒信村旅游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旅游产业,依托传统建筑,引入多元主体,培育新兴业态。
该村先后打造古码头、水上乐园、初心讲堂等20余处景点,布局研学写生基地,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回村入驻,常态化开展民俗表演、文艺展示、农耕体验等活动,持续扩大古村影响力。文化、旅游交相辉映,激活乡村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甜。当地政府积极发动村民以自家闲置房屋资源入股,打造独具古村特色的民宿一条街,由寒信村旅游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统一接单、统一分配、统一服务。在旅游高峰期,全村可容纳近200名游客住宿,合作社可实现日均营收9000元左右。非旅游高峰期间,群众可自行接单,既保障旅游高峰期的住宿需求,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古村外,新村气象万千。一排排乡村别墅令人眼前一亮,村内水、电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业生产用房、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设施为村民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段屋乡党委副书记、宣传统战委员谭流民说,近段时间,来村里研学、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通过保护与开发并举、产业与文化共融的举措,寒信村的产业结构实现从单一种植业到农文旅融合的精彩蝶变。
“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越来越多乡村成为游客的诗和远方。随着一个个农文旅融合项目落地生根,于都将展现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气象。”于都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熊晓梅说。
来 源:江西新闻
编 审:王胜 刘和生 赖锦添
编 辑:胡波
主 办:赣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