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创业十年,访谈500品牌,如今彻底归零,我决定再出发分享向死而生后的创业思考

创业   2024-11-01 21:01   北京  
这是新消费智库第2526期文章

 课程导读 


大家好,我是王静静。

一个研究过1000个消费品牌成功与失败案例,但从没有过任何实战经验的讲课人。

一个实操访谈过659个品牌,但依然没有实战做过一个消费品牌的男人。

一个没有实战能力,但却把企业内训课卖到20万一天的男人。

一个没有实战能力,但却把课程卖给370多个学员的男人。

一个纯粹的研究者,一个纯粹的理论派讲课者。

在35岁中年生涯中,沉寂了900多天后,我带着自己依然没有经历实战的课程杀回来了。

如果你是一个有耐心,曾经听过我课的人。后来却和我慢慢生疏失去联系的人。

如果你是曾经买过我的课,却因为那时傲慢的我而感觉被我伤害的创始人。

如果你是一个有空杯心态,听过无数门知名营销、品牌课,但是依然没有过好自己一生,经营好自己公司的人。包括不限于听过金错刀、华与华、参哥、张琦等知名大佬们课程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曾经赚过钱,高光过,但现在陷入迷茫期的消费品牌创业创始人,无论是已经卖过5万,10万,100万,1000万,一个亿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经历过消费品融资高光时刻,又跌入谷底的品牌人,现在只想沉下心来好好做产品,但是苦于找不到产品、品类、机会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斯坦福、哥大背景,也没曾经被什么知名VC风投青睐过,赚过的每一分钱都是靠自己辛辛苦苦靠走访经销商、拜访客户的生意人。

如果你是曾经满怀雄心壮志,想要干一番事业,花了几十万上百万去找过各种咨询公司,却最后毫无效果,而被伤害过的人。

如果你是因为爱情而创业,又因为离婚而被狠狠在事业与感情上都遭遇双层背叛的品牌人。

如果你是曾经狠狠努力过,最终接受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品牌创始人。

如果你是曾经在抖音系流量生态赚到过钱,也上过各种大牌直播,却最终产品一地鸡毛,没有复购,而差点亏光底裤的品牌创始人。

如果你是一个曾经风光无限,而如今错失短视频风口,而想要入局短视频,却苦于自己的形象、认知都迟迟无法再突破的品牌人。

如果你是被很多课程割过韭菜,上了很多课程回去一落地毫无用处的品牌创始人。

总之,就是你是一个天赋普普通通,背景普普通通,经历过挫折,走过泥泞,却依然难说自己已经很成功的人。

那这门课,或许,我只是说或许,我这一门课,可能是一个真正适合你们的课。

为什么我敢确信,我做的这样一门课,是真的适合普通品牌人、普通创业人,走向心目中“小成功的课”。

一切还要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和我做这门课程的初心说起。




 作者:龙猫君


 编辑:竺天


 审核:Single


 来源:新消费智库




为什么我要再次来讲课?

为什么我要再次开启讲课?

2021年到2023年,我曾经讲过两年时间的课。

我的课程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北京线下开的小班课。每次大概能招生40个人左右,每个学生收费9800,在北京前后开了接近六期,平均两个月开一期。

一类是企业内训,我先后服务了美克美家、南孚电池、百亚卫生巾等十多家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级别的内训。

这算是我讲课的一段小高潮,后来因为疫情不可抗力因素,线下讲课机会突然锐减。

培训也就停下来了。当然这只是我描述的其中一个因素。

更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的心态问题。在那段讲课经历里头,自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所以这次再来开始讲课,我想要为了下边的目的:

第一:磨炼自己傲慢心的问题。

心底里只看得上赚到钱的知名学员。觉得只有明星学员才能提升我作为知名老师的身份。

所以会不太花时间帮助不知名学员,总觉得对方生意太小了。

这种心态让我的培训,不注重对学员的倾听,而是一味的灌输。

这是属于个人沟通的坏毛病,到现在这个毛病依然对我影响很大,总觉得培训老师,就是应该好为人师,把理论讲透,讲清楚,辅导到位,其实不然。

老师是什么?是用自己的爱和关怀看见对方的长处和优点的能力,结合分析学员的优势与长处去制定适合公司的商业方案。所有的公司,本质是创始人的公司,是创始人优势的公司。作为一个研究那么多商业案例的人,我以前关注点都放在了商业模式上,却鲜少放在关注创始人内心,创始人优势上。

不关注或者不视对方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把对方单纯视为客户,而缺乏对客户真正关怀的培训时代过去了。每个人来学习,除了学习所谓稀缺的知识,更希望能够被大家看见。

所以好的老师,第一位当然应该是倾听的老师。

所以,我想继续来讲课,很大一点,是想继续在自己不擅长,没有做的太好的路径上,一同和愿意跟我一起学习的学员,大家一起来磨炼一份有耐心的倾听力。

第二:想找到帮助更多人的机会。

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是觉得自己没用。

觉得造物主创造我们的时候,好像没有留下我们的优点。

我也有那么一年多的时间,感觉到身为一个表达者和传播者的没用。

感觉自己写了几百万字,但是这几百万字沉淀下的道理,根本没有办法真正帮助一个人。

我的后台其实经常有人给我留言的用户,说一些比如你们文章不错,其实我知道这些反馈都是没意义的反馈。

因为真正帮助他人,要么是在灵魂深处启迪他人,比如几个为往圣继绝学的圣人,他们可以洗涤大家的精神,让他们知晓什么是人生的正知见。

要么能实际解决一个具体的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写了一堆理论,却无法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那更次的自媒体人是什么,只能提供情绪煽动,给你精神AV。让你读起来很爽,但人生却毫无改变。

再或者,只不过为了满足自媒体创作者自身的表达欲、表现欲。

而我那个时候,好像就停留在后两者层次里。写出来的东西,很少富有建设性,却充满攻击性和自我情绪表达欲。

所以我沉沦了很长一段时间,讨厌看各种文章,甚至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自我怀疑。

我始终在苦苦思索,我可以做什么,能真正帮助到他人。在帮助他人中,找寻到自我的价值意义。

这段过程很痛苦,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

觉得做这件事,好像意义不够大。觉得做那件事,又好像不擅长。

直到有一天,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一件事,不给我钱,我也能有能力,且有意愿做的事情是什么?

说这句话,不是因为我很有钱了。而是我想知道我内心里,如果不因为钱驱动的时候,我愿意做什么?

答案是,我会做的事情和我想做的事情。

会做的事情:商业自媒体+评论。想做的事情:分享、表达、和人互动链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他人的尊重,为他人提供价值。

而这个事情一定可以做?因为我不想再做,想做,但却没办法开始的事情。

能做的原因是因为,我至少应该是可以做一期的。

讲一次课,只要有一个学员,我就可以开课。我现在微信朋友圈,大概15000个好友

我的微信公众号,21万用户。

我只要从这20万人中间,找出来一个愿意来听我的课,我就可以开课了,所以这件事大概率可以做。

讲课还有一点,是讲什么能帮助大家?是讲热门的短视频IP打造?讲我擅长的爆品与品牌定位?还是讲超级个体怎么帮大家赚钱?好像这几个,我都会且能够讲?那就一次性给大家都讲到?把他们组合成一门全新的课程体系吧。

在哪讲?如果在尽可能低收费情况下,最好是有一个免费的场地?但是免费白嫖占他人便宜,好像也不合适。所以至少要有一个酒店会场,这个价格在北京大概两天要8000块钱左右。

如果只来了一个人听,那我可能要亏点钱。如果刚好有4个人,可能就能覆盖成本,所以好像问题也不太大。

所以,我就回到最后一个问题,这个课是免费讲,还是收费?

思考很久,还是决定要收费,不是我多么缺这点钱,而是我觉得有三个逻辑:

第一:没人会珍惜免费的东西,尤其是课程。

用户如果要觉得有价值,就不应该被免费。用户如果要觉得没价值,不免费也会没人参与。

另外如果用户认可价值,则付费是应该的。不认可,则不付费。不认可,则很难有投入度。

以前举办过一期线上培训课,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投入度和参与度。

要想提升用户真心解决自己问题的紧迫度,就应该让用户付费参与,有价值的参与。

愿意付费是筛选真心用户最好的工具。

第二:希望我认真准备的知识被认可。

其实讲一次课,按照20个学员来算,扣掉成本,也没有什么利润盈余。但是哪怕剩下一万块钱,奖励给老师自己,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被认可。

当然更大的动力是学员的认可。前几天我跟一个以前上过我课的学员说,我打算重新把之前的课开起来,但是之前的很多内容体系会我会做一个巨大的升级。

不是单纯知识体系升级,而是一个自我心态成熟以后的升级。是觉得自己真正可以做好一位老师以后的升级。这位学员说:那我支持你,先买三个学习名额。实话说,我没有卖,但是我内心还是有点暗自窃喜,这就是一种被认可,尊重以后的正反馈吧。

越被需要,就越想努力,做出好的产品,帮助到他人。

第三:同样付费的人群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连接。

付费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态度。价值观,是一种筛选。

让相同价值观的人,可以通过一种方式来到我的课堂,并且互相认识了解。

最后的原因: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和交更多的朋友。

人到中年以后,无论知识多么丰富,生活多么充盈,不可避免的有自己的中年危机。

我设想过自己的理想生活:忙碌且在自己的舒适区。

不喜欢躺平着的无数事实的状态和样子。也不想整天麻木而矫情。更不喜欢整天痛苦而抱怨。

先说躺平无所事事。

我现在才知道,有事可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因为有一段时间,大概快8个月。我什么都没干。

一方面发现不了有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活的很空虚,甚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打游戏。

这样的日子,过一天还可以。如果过10天,当然也可以,但是过100天,可以说就像无尽无间地狱的痛苦,甚至有一种习得性无能,反复陷入自我质疑,不想做事,用打游戏填补自我空虚。

突然间有一天,我发现是我的自我价值系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我感觉这种状态其实是对十来年,我的一种单向以金钱和目标驱动的报复,想让我试试什么是废人的体验。

我感觉再这么下去,我就是新版的三和大神了。深究自己内心,我变成有段时间这样子,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对自我的评价体系出现了问题,总是在事情上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总是在事情上过低估计。总是陷入小事不够大,大事做不了的状态。而讲课,可能是我走出新探索自我的第一步,通过表达以及分享自己的见解,连接一群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大家一起走出困难。

再说痛苦而矫情。

总是有一种向外归因,这两年所谓的原生家庭理论和西方心理学的某些理论,诸如和自己和解,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之类的理论喧嚣之上。

这类理论特别符合情绪化者和缺乏责任型用户的心理,把一切自身的痛苦归因于外。

我有两年也是这样,总是把自己的生意不好归因大环境。把自身的懈怠归因于大环境。把自己的公司做不好归因于时代和运气。把自己活不好,归因于所谓原生家庭。

但是我们是个成年人,一旦我们去认真思考问题,就会发现这些理论总是在外求,不是真正的内求。

我们自己活成什么样子,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只从因缘和合而生角度而言,父母和我们是有关系的,动不动归因所谓原生家庭的,大部分都是不愿意自我承担自己是一个成年人,自己可以解决和分清楚自己问题根源。

都成年了,都是个大人,不要再把自我成长承担责任的事情推卸给他人了。

所以,我想要自我解决问题,我想要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那就应该自己努力。

想起我在管理学上听过的一门课,管理学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在来的路上,遇到了五只青蛙。五只青蛙计划从桥上跳到河里去,奔赴更大的世界。但是四只青蛙同意,一只青蛙不同意,于是相持不下。但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最终决策跳下去。所以老师问大家:请问最终青蛙们跳下去没有。

老师既然问这个问题,肯定就是有个坑。所以学员们七嘴八舌,各种答案。

最后的结果是青蛙没有跳,老师说:因为我们生活里,真正有了想法去做的人,其实不到百分之10,大部分人都是在各种计划,评估,打算等待。觉得行不行,要跳下去做了才行。

这个故事,比其他任何故事都打动我。我在要不要做这个课上犹豫很久,一会觉得是不是分散精力了,一会犹豫是不是能找得到生。一会犹豫课程是不是不够好,会误人子弟,会不会被大家骂。

其实想这么多,真没必要。好久没和公众号粉丝交流了,那既然想要通过课程认识新的人,想把自己十年来很多感悟、感受分享给大家,那就做吧。实在一个人也不愿意来听我的课,那就再说。只要还有一个学员愿意相信我,我就给他(她)一个人讲,也没什么丢人的。

说干就干,于是也就有了这篇文章,这个课。



我做了一门什么课?

以及我想帮助大家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想做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一开始,我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所以我给自己答案是一门有用的课。

结果发现,这是一句无用的废话。有用,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不同的定义。

有用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客观事实。

所以,我思考了第二个逻辑,想帮助大家可以赚钱的课。

可是,当我定完以后,我发现了,这也是一个悖论。

割韭菜的课总喜欢跟你说,学完照做,就可以赚钱。这里头有一半话对,一半话不对。

确实有一些课方法论是很牛的,但是你照做,却不一定赚钱。因为你的照做,是打了折的照做。这是为什么我们学了如此多的鸡汤,却依然过不好一生,依然做不好自己的商业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谓的照做的,照着做如果不是真的考虑每个创始人客观能力,客观资源,当下所处环境,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因此得出最重要的思考结论:一门好的课,应该是可以照见每个创始人的。标准化的课,对创始人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个性化针对每个人问题的咨询+标准化的知识课=最适合每个人的课

发掘还看到每个人的问题与个性,再与体系方法结合,等与适合个人的个性课。

通俗的说,我们的课,要真正看见每个人,要真正的关心每个上课的人。

说一次我体验很差的课吧。我也经常因为一些困惑去上他人的课去。有一次,冲着我一个很喜欢的老师的课,我买了他的课程。

每个来上课的人,都是因为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困惑。甚至某些时候,一次上课,花出去的几千块,也是一种投资和寄托了。

心中带着某个事情的答案,寻求老师对问题的解答。然后我花了钱,去了课堂,本来只想让老师给我一个到两个确定性的建议。

可是这个老师没有给我答案,他让我升级再交三万八,然后他一点也不想听我的问题、困惑,以及我的业务到底是什么。

体验极差,感受极差。感觉我只是金闪闪的升级人民币,而不是一个真正被客观对待的人。

接下来无论他说什么,我都不再相信他了。所以,如果我要做一门课,我不会再做刻意的升级。除非学员主动找我,想要升级全年的咨询服务,否则我不会去主动转化客户。

一个好的课,首先要定义清晰解决的问题。其次,一定要有它的道德价值观。

老实说,这次出来再做课,不希望挨骂。不希望只是奔着赚钱,我既希望我教的舒服,也希望学员学的舒服。

所以,我思考了所有商业学员,尤其是类似我这样的学员,他们内心深处到底面临着哪些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定义,我这门课程到底学什么。

第一个问题:如何从机会驱动生意,转向从自我价值观驱动生意?

我见过差不多1200多个生意人,创业者。我今天发现大家其实不能客观了解自己为什么成功。

甚至大部分的归因于自己成功的要素都是错误的。

也无法用一种旁观者视角梳理自己的生意。所以成也不知,败也不知。

成了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输了感觉全怪环境。不知何以成败,就不可以被复制。

所以什么机会来了干什么,完全机会主义驱动导向。心不定,生意不成。

而自我价值观导向的生意,不是机会驱动的。是自我的内在需求和要素驱动的,无论外界怎么变化,也只是自我的一种幻想,是相的层面。

所以自我价值观驱动,就是要走向以我为主,无论外界怎么变化,我自岿然不动。

很遗憾,我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品牌,或者生意,都是机会驱动型品牌。

机会驱动品牌等于短视流量品牌等于价值消耗品牌。

价值驱动品牌等于自我需求与生意合一等于投资型长青品牌。

如何从一个游击队,通过寻找内心自我真正需求定下来,其实这个焦虑不安时代,风口落幕的存量时代最大不变化。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生意和我们作为一个创始人应该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坦诚的说,我自己曾经就过的很不幸福。虽然我现在正在走向追往幸福的道路上。

我见过这么多品牌创始人,有能赚到很多钱的,但却鲜少看到幸福的。

不幸福的原因,要么是因为赚了不该赚的钱,而生恐惧睡不着觉。

要么是因为贪婪,只追逐金钱本身,而忽略了出发的源点。

一个创始人幸福的根源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和社会、股东、员工、合伙人、同行、家人、上下游的关系。

当中间有任何一层关系是对抗状态的时候,创始人才可能获得幸福。

而要想和这些关系好,创始人必须让自己处于高势能生态位上,因为有些生态位注定是内卷生态位。

在增量时代,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增长型的进取型创始人。

在一个存量时代,我们要做的是一个稳定型保守型的创始人。

在一个减量时代,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智慧型幸福型的创始人。

如何做出一门让自己不累,不卷的生意。让心有地方安放,是时代的命题。

今天创始人应该问你的产品:用户用了感觉幸福吗?你的员工工作的幸福吗?你自己工作的幸福吗?

未来一切让你的生态不幸福的生意,都会不可持续。

第三个问题:流量卷不动的问题,如何可以用很少流量和客户赚钱的问题

现在好像人人都在搞短视频,全社会都在整流量焦虑。只要为了流量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让全民好像都陷入到一种流量焦虑症之中。

好像做生意就是搞流量,没人关心怎么把客户留下来。

也没有人关心是不是也可以靠着很少的流量,靠很高的品质,很好的口碑,提升用户转化率也可以赚钱。

对待流量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可以从网红变为长红。

但这件事答案很复杂吗?其实很简单:就是做一个用户用了会给你去传播的好产品。你以后不用一直生活在流量拉新的恐惧之中。

第四个问题:产品0差异的问题,如何创造产品差异化的问题

差异是用户为什么买你的关键,因为今天我们中国,最不缺的是产能和产品。

但如何才能差异是个大问题,很多人说要靠创新。

可惜的是,创新其实是一种特别稀缺的能力。只有极少数天才才可以掌握。

我这么多年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当一个普通人。我们学习,也一定要学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学的会的东西。

所以我的创新答案是,一定要寻找你的产品中独一无二的价值,别人无法模仿的价值就是创新。

而你产品独一无二、不可模仿价值则来源于创始人自身的价值优势,所以优势爆品来源于创始人自身优势价值,我们终其一生都不可补我们自己的短板,但我们要学会无限放大自我的长板。

创始人个人的长板X产品或商业模式等于每个公司独特的优势价值。而我这一次课程里将会花一部分时间帮助每个创始人找到自身的优势价值与产品相结合。

可惜受困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我们总是习惯于找我们自己的缺点,却忘记了花时间发掘我们的优点。把自己人性中最大的价值优点,与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做结合。

第五个问题:创始人能力认知的价值错配,创始人怎么识别自己的机会的问题

继续顺着上边的问题,在我访谈和咨询了这么多做产品公司以后,我会发现很多公司的老板对自身的价值是完全错配的。

或者叫完全不知名。明明自己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却偏偏要去做一个营销驱动型产品。比如有的直男博士创始人,总想进入到美妆这样典型流量驱动的行业。只要把价值放到护肤品,这个创始人赛道就对了。

所以我们的课,还有很重要的功能,希望对品类价值的特性,或者品类第一性价值的挖掘,结合创始人长板,去调整创始人正确品类变化去打造产品。

人人都可以创造好产品,但首先必须是符合创始人性格与优势的好产品。我想,我的课程和咨询中,希望可以能深入到创始人内心的渴望,挖掘出创始人自身最适合的事情。

一个人做了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则会错的越来越远。

第六个问题:创始人没有边界,贪婪的问题,探索自我内心的问题

这个月我见了两个年收入过10亿,且终于在今年利润过亿的创始人。

问他们俩最大的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什么,他们说最大的教训就是一定要克制贪欲。

总觉得自己可以吃掉所有人的生意,所以很难知道自己其实是有能力扩张边界的。本来是可以赚钱的,结果扩张太快,人招太多,一下把利润吃光了。

好好的一门赚钱的生意,在自己的折腾下赚不到钱了。

创始人要了解自己的内心,克制自己的欲望,探索自我的边界,知道自己的空间。

这就是我会在这么课程上和大家探讨的。

当然除了以上探讨的问题,我们还将一起探索小组织,或者说超级个体到底如何实现超额利润问题,创始人IP等衍生问题。

所以我自己创造性地将几门知识汇聚成一门课程IP大单品课程,课程内容涵盖:

超级大单品+超级大会与奖项营销 +超级个体组织+创始人自我成长探索的四位一体的知识体系。

这门课是在我原有的新消费爆品战略营基础上升级而成,再深度融合我全新升级的营销实战营销体系组合而成的课程,是在原有课程上的一次重大课程升级。

先来看看这次升级后的课程表以及课程整体介绍

曾经上过我课程的众多知名品牌学员

之前上课过程中的集锦花絮

我的个人介绍

上课具体时间和地点形式

本文图片仅用于图片介绍,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可联系小编删除。




新消费专访
奥特乐 / MU16 / 小婴 / 零食很忙 / 一整根 / 熊猫沫沫 / 布卡星 /欧福蛋业 / 小牛电动 / 福原之家 / 黄天鹅 / 乐乐茶 / 虎邦辣酱 / 倍珍保 / 小牛凯西 / 士力清 / Ulanzi 样美 / 每日的菌 / 遁甲科技 /邦邦机器人 /俊平大魔王 / 优布劳 周黑鸭 / 牛大吉 / 馋匪 / 比瑞吉 / WAT / 熊猫不走 / 番茄资本 / 爱视小爱浆 / 劲面堂 / 仙味爷爷 /  乐体控 / 奈雪的茶 / LOHO / 江小白 / 未卡 / 鲨鱼菲特 / BC极选 / 巴比馒头 / 张沫凡 / 佩妮6+1 / 于小菓 / 小浣熊 / 胖虎科技 / Maia / 时萃 / 鼎翔资本 / 金鼎资本 / Insta360影石 / 创新工场 / 豆柴 / 莫小仙 / 甄然 / 美刻便利 / 美尚股份 / 嗦粉佬 / 彬复资本 / 小熊U租 / 擎朗智能 / 沪上阿姨 / Justin&Julie Fitness / 参半 / 熊猫不走 / 衣麦仓 / 8bitcafe / 火鸡电器 / NOISY Beauty / Shape健身 / 凯叔讲故事 / 食行生鲜 / 百事 / 众海投资 / 驿氪 / JUNPING / 青山资本 / 包大师 / 舒提啦 / 小罐茶 / Wake瑜伽 / 未卡 / TRAVEL EASY易游 / 小红唇 / 野兽生活 / 新宜资本 / 众海投资 / 梦洁 / 万物心选 / 星陀资本 / 易改衣 / 茶太良品 / 2平米 / 开山 / 思珥科技 / 艾佳生活 / 九曳  / 湊湊火锅 / 打扮家 / 分享投资 / FEMME非秘 / 一兜糖 / 信良记 / Abox壹盒 / 米客 / 沪上阿姨 / 吃个汤 / 良品铺子 / 有好东西 / 光控众盈 / 小黑鱼 / 煮葉 / 西尾抹茶 / 新作的茶 / 肆伍客 / 有茶 / 霸蛮 / 雕刻时光 / 宠爱约定 / MAIA ACTIVE / Crème / 氧气 / DARE ONE / Innée / 好奇蜜斯 / AKOKO / coterie眼镜 / 抱抱堂 / 汪仔饭 / 菠萝斑马 / ChaLi茶里 / teasoon / 音米眼镜 / 叶茂中 / 斯巴顿 / 梦想酿造 / 花加 / 良品铺子 / 量品 / 爱源始 / 蜜曰科技 / 有礼派 / 中环易达 / 越界家居 / anymood / COGITO哲思眼镜 / 亚历山达 / 希澈科技 / 燕小唛 / Top Cream / 菇滋菇滋 / oralshark / 素士牙刷 / 小丑超声波牙刷 / 丽波科技 / 拼豆夜宵 / Never Coffee / 抱抱堂 / 全爱工匠 / 麦摄氏度 / 润米90分 / 朴坊 / 纹身大咖 / 香送 / 贝医生 / 观云 / 职业门 / 石榴集 / 大话铲屎

品牌报道 

库迪 / 国晶·茶本酒 / 瑞幸 / 亚朵星球 / 关茶 / 优布劳 /佳沃 / 抖音电商 / 绝味 / 嫚熙 / 大希地 / 瑞幸 / 上美 西贝 / 佳沃 / 瑞幸 / 露露 / 丁香园dmc / 钟薛高 / 大希地 / Babycare / 佳沃 / 柠季 / 瑞幸 / Babycare /  MUJI / 新潮传媒 / 科沃斯 / 米博 / Babycare / 骆驼 / 巨量引擎 / 阿里 / 焦下 / 佳沃食品 / lululemon 名创优品 / MUJI newpage一页 / 小罐茶 / dmc / 锦鲤拿趣 / 朝日唯品 / 上美集团 MOJT莫其托 / 伊利金领冠 / meyarn米妍 / 江小白 / 优布劳 / 认养一头牛 / keep / 丁香医生 胖虎 / 周黑鸭 / 大人糖 巨量引擎 / Indie Pure乐了 / 抖音生活服务 / 旗帜乳业 / 云徙科技 / 江小白 / 无印良品 /云鲸 / 官栈 芙清 / 霸王茶姬 / 嫚熙 山外山 / 唯品会 / 佳沃食品 / 钟薛高 / 哆猫猫 /CHALI茶里 / Light Mark小白光 / 春光食品 / YOOZ柚子 / 周黑鸭 / 江小白 / 原本自然 / 喜茶 / 百威 / 丁香医生 / 百瓶社区 / LOHO / MR迷睿 / 丁香医生 / 有鱼 / Comper / 番茄口袋 / 霸王茶姬 / 丁香医生 / 阿飞和巴弟 / 逐本 / 胖虎 / 屈臣氏 / 霸王茶姬  / 王小卤 / KKV / 虎邦辣酱 / 瑞幸 / 小壳 /  霸王茶姬 / MR迷睿 / 眠白科技 / 丁香医生 / 让茶 / 捞王 / 百草味 / 倔强嘴巴 / 原本自然 / 墨茉点心局 / 哆猫猫 / Chabiubiu / 好麦多 / 和府捞面 / 上汽大众 / 小仙炖 / MR迷睿 / minayo / 小牛凯西 / 椿风 / KK集团 / 百草味 / c咖 / 六月鲜 / 未卡 / 佳沃 / 有鱼猫粮 / 超能 / 理象国 / 口味全 / 小象生活 / 端木良锦 / 劲面堂 / 良品铺子 / 小黄象 / 逐本 / 豆柴 / 时萃 / 理象国 / Seeasaw / COOOOK轻烹烹 / 毛星球 / Nelo / 珍味小梅园 / 隅田川 / 煮葉 / 一船小鲜 / M Stand / 玛丽雪莱 / JUNPING / 圣贝拉 / 物垣文化 / Seesaw / 大人糖 / 布鲁可 / 4iNLOOK / 飞乐思colorkey珂拉琪 / JUNPING / GREYBOX灰盒子 / 江小白 / 直白 / 小罐茶 / 百草味 / ROSEONLY / 贝因美 / 汤先生 / ffit8 / 良品铺子 / KOKOLU / 小仙炖 / 蜜雪冰城 / 百果园 / 百事 / 九毛九 / 汉口二厂 / Costco / 三只松鼠 / atelier intimo / 艾佳生活 / NEIWAI内外

龙猫君想说
复盘篇
《研究了100个失败的消费品牌,我总结了这15条思考》
《为什么说新消费寒冬是个伪命题》
《谁说新消费不行了,关于新消费最新的22条趋势,你一定要知道!》
《新消费请回答2022:新消费品牌的6种死法》
《2021年中国新消费产业10大事件|新消费智库年终复盘②》
《谁说新消费不行了?研究20个10亿收入品牌后的20条新思考!| 2021年终复盘 ①
 思考篇
《黑神话爆火,给中国消费品的5条启示》
《深度访谈500个男性消费者后,我们发现了这6个男性消费赚钱的秘密》
《年入百亿,净利润19亿,2万家店,下沉奶茶之王蜜雪冰城凭什么上市?》

坐着日本消费时光机,寻找当下中国最大的消费机会

《预制菜爆火的背后,餐饮为何摆脱不了工业化宿命?》

《在寒冬中服务100家品牌后,我找到了品牌收入破亿的8个核心方法 | 不读必悔
《未来二十年,我们还能靠什么改变命运?》
《研究了120个在抖音里做新品牌的公司,我总结出了对抖音电商的8条思考
《5年时间,研究了1000个新消费品牌,我总结了这50条新消费创业思考!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1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新消费观点
《重金签下王一博,但燕之屋快卖不动高端燕窝了》

《行业龙头股价暴跌九成,投影仪卖不动了》

《中高端酸奶走下神坛,消费刺客终于要被抛弃了?| 品类观察》

《红利不再、大牌难卖,牧高笛只能被迫拓品吗?丨户外观察》

《瑜伽裤失宠,下一个女装大单品是网球裙?》
《从模仿到超越,跟霸王茶姬学“抄作业”》
《抛弃始祖鸟,骑行服成中产新宠?》
《单店估值约1亿,年营收40亿,中式餐企上市荒能否被它打破?》
《一年狂揽113亿元,但“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却没有护城河》
《国内连锁精品咖啡代表陷闭店风波,放不下身段的大众化还有机会吗?》

新消费研究系列      
《低度酒赛道资本疯狂涌入,200亿预调酒的新消费爆品机会在哪里?| 新消费研究系列①
《千亿市场的果酒争夺战,果酒C位到底花落谁家?| 新消费研究系列②
《6000亿小家电赛道,能否跑出下一个美的和九阳?| 新消费研究系列③
《“秃”如其来!2.5亿脱发人群催生千亿规模的超级生意!| 新消费系列研究④
《一根小小头发撬动2000亿养发大市场,养发界独角兽什么时候诞生?| 新消费系列研究⑤


新消费智库
新消费智库(原新消费内参)是中国专注于传播新消费品牌、消费升级的垂直产业新媒体。为大消费领域(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产业从业者提供新消费领域的创业、创新、升级的商业案例传播与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