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鹤
2016年,青年导演王钊在玉树志愿参与黑颈鹤保护工作时,以黑颈鹤栖息地和繁殖区域的不断缩窄为灵感,创作了剧本《六天七夜》。
制片人马海泉从中联想到失去父母的藏区孩子缺少关爱的成长现状,深受触动。2018年,万玛才旦得意门生拉华加执导的儿童剧情电影《旺扎的雨靴》上映,且他正意欲以此开始拍摄「童年三部曲」。马海泉当即断定:拉华加就是将《六天七夜》影像化的最佳人选。
拉华加和主演周拉多杰、朋毛样专在片场
公路片般沿途收集同行者的创作经历,使得编剧栏先后添上了王钊、马海泉、拉华加的名字;影片最终定名为《千里送鹤》,先后提名FIRST影展最佳长片和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而黑颈鹤在孩童保护下向亚热带的迁徙,与孩子在长久缺席的父母关爱下成长的故事,也终于在2023年于银幕上诗意地相交。
黑颈鹤不仅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在藏地传说中更是格萨尔王的牧马人、藏民的守护者。以黑颈鹤开启关于藏族孩子旅程的叙述,显得尤为恰当。
幼年失去母亲、父亲常年在外的格桑与多杰姐弟俩,日常生活略显沉闷。格桑与多杰捡到一只受伤的黑颈鹤,而没有亲鸟保护的它无法迁徙至越冬地香格里拉纳帕海。听闻姐弟俩擅自离家、护送小黑颈鹤南下,他们的父亲也立即踏上了寻找与陪伴的旅途。
自姐弟俩开始照顾小鹤起,影片的黑白影像便焕发出光与影的浪漫;当南下的旅程开始,世界旋即变为彩色。从草原、戈壁到湿地,亲情朝圣之旅在视觉转换中迎来情感变迁,与自然天地交相辉映的藏语地缘文化便引领我们开启一种打量世界的别样视角。
《千里送鹤》不仅沿用了《旺扎的雨靴》中大部分原班演员,更继承了拉华加的细腻人文视角和出色影像掌控力。多地形拍摄的艰苦,常常包括用800倍长焦镜头蹲守半天以捕捉黑颈鹤起飞的画面、趟过整片泥泞沼泽地寻找镜面般的无风湖面、因车辆无法进入沙漠而花费2小时人工搬运器材。而剧组却因此更能够贴近草原孩子质朴而真实的内心世界——旅程的意义对于孩子、父亲和创作者都同样重要。
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是藏地电影常常着墨的题材,而《千里送鹤》却更加注重对普世情感的呼应与投射。在监制万玛才旦的指导下,拉华加决定删去强情节的激烈冲突、保存最具童真稚拙的部分,维持自然惬意的格调,也导向了万玛才旦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与纪实性美学传统的精确传承。
《旺扎的雨靴》
铺陈于深厚迷人的藏地文明基底之上,送归自我与送别生灵的故事,方更容纳当代童话的独有韵味。12月13日(周三)19:30,我们打捞《千里送鹤》、并映后连线导演拉华加,在西部真实土壤中共同经历一场与成长有关的宁静颂歌。
映后连线
拉华加
1989年5月生于青海海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青年导演、编剧。曾任《塔洛》、《清水里的刀子》、《那年八岁》等片执行导演;以首部电影作品《旺扎的雨靴》参展国内外各大国际电影节,并荣获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水晶熊奖提名;第4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单元火鸡大奖及国际影评人联盟两项提名奖;第12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导演;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受注目编剧等多个奖项。